老祖宗为何定16两为1斤,筷子长7寸6分?古人的大智慧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中的这句话言简意深,告诉了我们一个为人处世的哲学,只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
众所周知,四大文明古国之中,中国是唯一一个文化未曾出现断层的国度,在百代光阴的冲洗之中,中华文明的薪火始终代代相传。岁月的沉淀也使中国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秦汉的厚重,唐宋的典雅,浸染了华夏的每一寸土地。中国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背后都隐藏着特殊的学问。
举两个很简单的例子,筷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物件,秤也是商业买卖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虽然如今传统的秤已经逐渐被电子秤取代,但是在农村的集市里依旧随处可见老秤。然而,为什么古人将筷子的长短定为七寸六分?将一斤定为十六两?其实,这里面蕴藏了古人关于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其实,筷子和秤并不是个例,关于器物的文化一直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板块。
器物文化
人们谈论到文化之时,通常都会首先想到风花雪月,诗词歌赋,其实我们生活中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同样是文化的载体。
中国是世界上文化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这一点毋庸置疑。数千年的光阴中,我们的先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其中有不以实物为载体的,比如忠孝节义,礼义廉耻,有寄托于纸墨的,比如诗词文章,有以艺术形式现世的,比如剪纸雕塑。
同时还有另外一类文化,它并非是文人墨客,艺术大家可以利用自己地聪明才智去创造的,而是随着历史发展,在岁月的沉淀中自然形成的,他或许朴实无华,却蕴藏了我们先辈造物和处世的大学问,这就是有关于器物的文化。
我们身边的桌椅板凳,我们用来避寒的衣服,用来饱腹的食物,我们夏日摇的的扇子,我们东西取暖用的炭,其实都蕴藏着文化,我们先人在创造或者使用这些东西的时候,将自身对于天地人文的思考寄托于其中,就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器物文化。
就比如说先前说到的筷子和秤,在日常生活中,它不过是我们使用的器具,但是假如我们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他的意义,我们就会发现,从材质到形状,从长短到用途,这里面的学问文章可多了去了。
总之,我们常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实这不仅体现在我们看得着的诗词歌赋之上,还体现在我们看不到的日常器具之中,器具之中寻常的文化虽然隐蔽,却是在千百年的积淀中缓慢形成,这才是岁月带给中国的文化底蕴。
那么,筷子和秤之中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文化呢?
“筷子”文化
筷子虽然普遍地成为中国人的必需品,但是却并不平凡,几乎在中国有历史记载的时候,筷子就已经出现了。
在古代,筷子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作“箸”。唐人高适的诗句“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中“玉箸”二字便是用筷子比喻少妇不绝如注的眼泪。其实,典籍中筷子最早出现的朝代是商朝。
《韩非子》中说箕子看到纣王用象牙筷子,就预感到了亡国的祸事。这是筷子在典籍中最早的出场,而筷子实物出土的年代还要早于文字的记载,考古人员曾在高邮龙虬庄遗址中发现一双骨箸,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筷子,有6000-7000年的历史。
除了历史悠久之外,中国古人也在筷子身上倾注了自身处世的哲学,我们都知道西方人习惯用刀叉,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文化圈则习惯用筷子。其实,这里面蕴含了中国人和为贵的思想,因为金属的刀叉代表着刀兵杀伐,中国的筷子则是不动刀兵,以和为贵
在此之外,筷子的形状也体现了了古人的智慧,比如筷子是上方下圆,这即代表了古人天圆地方的世界观,也表示为人处世要方圆有济,既不能不懂变通,也不可以过度圆滑,丧失了原则。
而筷子之所以被设置成七寸六分,则是在提醒人们都是有七情六欲的。人和动物都有最基本的欲望,但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而食欲就是人最基本的欲望,将筷子设置成七寸六分就是要在人们满足口腹之欲的时候提醒大家要懂得节制自己的欲望。
总之,筷子虽然看起来不过是一根小小的长棍,但是它的背后却隐藏中古人关于为人处世的智慧,我们的先人将自身关于天地人文的思考融入进这一双长棍之中,赋予了长棍独特的文化意义,也使得我们这些后人可以通过一双筷子实现与古人的跨时空对话。
那么,古人将一斤设置为“十六两”又有什么玄机呢?
“秤”文化
如果说筷子体现的是古人为人处世的文化,那么秤代表的则是古人的商业道德。
我们都知道有个词叫做半斤八两。这个词经常用来形容两个人能力差不多,现代人或许会对这个词语有疑问,为什么半斤和八两会差不多呢?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一斤等同于十六两,那么半斤自然就是八两了。
古人将一斤设置为十六两其实与星宿排布有关,老秤的秤杆上有十六个刻度,每一个刻度都是一颗星,十六两就是十六颗星,其中的十三颗代表的南斗和北斗,南斗六颗,北斗七颗,加起来正好就是十三颗。
古人通过观察发现,无论春夏秋冬,南斗和北斗星的位置都是不变的,古人将这十三颗守常之星刻在秤杆之上,也是在告诉世人行商必须诚实守信,童叟无欺,不能够反复无常,欺诈顾客。
而除了十三颗星之外,在秤杆最前面还有三颗星,他们分别代表着福禄寿三星,这其实也是对商家的一种约束和告诫,在买卖之中,如果商家敢耍小聪明缺斤短两,那么少一两就会损福,少二两就会少禄,少上三两就要短寿了。
福禄寿都是古人一生最看重的东西,在做秤杆之时,将这三颗星刻在秤杆最前面,无疑是一种严厉的约束,同时也体现了商家对维护商业道德,塑造一个童叟无欺的市场环境的决心,现代的市场都采用电子秤,固然是方便了许多,却也缺乏了一分人文的厚重感。
总之,商家经商,一是凭借产品本身的质量,二也是凭借商人自身的信誉,很多时候,经商买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自己本身的信誉。而小小的一杆秤则把诚信两个字的含义诠释得淋漓尽致,先人们维护道德风尚的决心也跃然眼前。
结语
其实,真正好的教育不是言传,也不是身教,而是来自周围环境无声无息的熏陶,文化传承的方式不仅有著书立说,宣传演讲,也可以把自身的智慧融入日常器具之中,将之传往后代。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文化最集中的地方,然而要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仅仅去博物馆是不够的,还有融入民间,融入这个城市衣食住行,一方的习俗,一方人使用的器具都是先辈人给予后代的馈赠,都是文化的载体。
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日常器具比博物馆,图书馆更能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沉淀,因为文物可以造假,图书可以编造,但是代代相传的器物是说不了谎的。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本篇文章对你来说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