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文物如何“活起来”?政协委员建议:打造成都文物数字化资源库

2021-02-07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2021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持续做强 “三城三都” 城市品牌,推进东华门、 宝墩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成都的文物资源禀赋极佳,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阶段保护好、利用好这些资源,我认为在推动文物数字化产业发展方面大有可为。”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今日(6日)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到。两会期间,他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推进文物数字化产业发展的提案。

据颜劲松介绍,文物数字化是对文物进行全息记录和数字转化的工作,不仅可以抢救性记录保全文物的全面信息,也可以实现文物由物质资源向数字资源的转化,是实现历史文化遗产永续保护、研究、传承的关键一步。

△成都博物馆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功实施的内江圣水寺文物建筑及摩崖造像三维扫描建模项目,成都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等单位实施的珍贵文物三维数字化扫描项目,都创造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颜劲松表示,在通过数字化技术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方面,成都近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内江圣水寺文物3D建模成像 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但他在工作和调研中也发现,文物数字化存在发展不均衡、未形成成熟的产业体系、成果转化渠道不畅等问题。比如,文物数字化多为各单位根据珍贵文物保护或展陈效果需要零星开展,呈现碎片化发展态势;目前从事文物数字化工作的公司技术含量良莠不齐,缺乏完善的市场准入标准及监督体系,存在较高风险。

“随着‘三城三都’深入推进,建设世界文创名城亟需形成文物数字化产业集群。”为此,颜劲松建议,鼓励文博机构、科技公司、设计公司、高等院校等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着力培养一批具有文物与数字化融合创新能力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树立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和影响力的文物数字化产品和品牌。

△成都博物馆内的文物——石犀

他还建议打造一个成都文物数字化资源库,切实提升文物数字化覆盖密度,为古蜀文明建立矿藏级别的数字资源库,形成一套物理分散、逻辑互联、全域一体的文物资源大数据。

“文物数字化也不单是为了文物保护,数字化后可以为整个产业提供服务,包括展示、利用和文创。”颜劲松表示,这也是所谓的让文物“活起来”,充分挖掘文物资源,让文物价值传播更远、更广。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肖皓月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