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翰林院时,为何敢写这种“犯上”诗?很多资深诗迷都不明白
李白对皇帝不满不敢直说,写首《阳春歌》,没点水平真不知在骂人 (头条)
李白作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推崇,在很多读者看来,李白一生潇洒俊逸,将“出尘”二字展现得淋漓尽致,飘飘乎如谪仙一般。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李白的质疑也从未停歇,有些人认为李白对于仕途执念很深,要不也不会在皇帝召见入京时喊出“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这样得意忘形之语;要不也不会在做翰林供奉时写那么多“歌功颂德”的诗文。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其实在我看来,李白执念深的并不是仕途,而是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而古代读书人要完成这样的理想,唯有走仕途这一条路,这才是他对于仕途始终念念不忘的原因。而且李白在做翰林供奉的时候写的诗篇也并不都是“歌功颂德”的,也有一些充满讽喻意味的大胆诗作。
笔者本期要介绍的这首《阳春歌》就是李白在翰林院时,对皇帝不满才写就的。不过在古代臣子毕竟不敢直说对皇帝的不满,只能通过婉转含蓄的诗文来表达,而这样的婉转诗文没点水平还真看不出来是在“骂人”。那么李白的这首妙诗到底写了什么呢?下面就来和笔者一起走进这首《阳春歌》。
《阳春歌》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
披香殿前花始红,流芳发色绣户中。
绣户中,相经过。
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
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这首诗初看很像是一首“粉饰太平”的诗作。起首四句诗写景,写的是长安城的春日,暖阳映空,全城翠绿的杨柳在风中摇曳,可谓是生机勃勃。而在皇宫之中,披香殿前的花儿也渐次开放,淡淡的幽香萦绕,姹紫嫣红的色彩也映入绣户之中。这几句中描写的景物都是饱含春日的气息,让人读之便能感受到一片大好春光。
后六句是叙事。在流香映秀的绣户中,一位位佳人竞相经过。“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则是化用了汉成帝飞燕皇后和汉武帝李夫人的两个典故,说明宫中佳丽的绝世风姿。而在佳丽的莺歌燕舞中,圣君三万六千日一百年,岁岁年年都是这般欢乐多。
这首诗从表面看,似乎都是在说好话。但是好话这种东西也讲究个度,有道是“过犹不及”,李白这么写,看似说的是恭贺皇帝日日开心,其实是在说当今天子沉迷于莺歌燕舞有荒废朝政之嫌,这话作为一个臣子来说其实已然算是“犯上”之语了。那么李白为什么敢写这样的诗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资深诗迷都不明白。但是我们细细思量,其实是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的。
首先李白从不是一个胆小之人,他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事情一直都敢于直言,就像当年初出茅庐之际,遇到已然名满天下的名士李邕的轻慢,李白便敢直接写诗讽刺“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到了被皇帝赐金返还之后,他更是写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狂语,这样的李白何曾胆小过。
其次,唐代和其他朝代不同,唐代风气开放,包容性也很强。同时诗人也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不止是李白如此,唐代还有很多诗人都写过讽喻性的诗作,虽然他们写得没有李白的诗作那么直白狂妄,但这在其他朝代依旧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李白敢于写出《阳春歌》这样的讽喻诗,其实除了他的大胆以外,也和唐代的社会大环境密不可分。对于李白的这首《阳春歌》,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