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从山东,到陕西,再到四川,数不清的国家宝藏丨地球知识局

2021-01-23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803-代代相传的宝藏

作者:常教员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2020年12月,宝藏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第三季正式上线,不仅解了宝藏粉们的等待之渴,也带来了更多令人惊艳的宝物,在豆瓣和B站上的评分也日渐走高,甚至超过了前两季,成为了千万宝藏粉的心头好。

节目中不仅有明星国宝守护人参演文物的“前世传奇”故事,也有现实中的国宝守护人讲述文物的“今生故事”,一件件已经离人们生活远去的文物在这里又“活”了起来。

在本季节目中,就有这样几件文物,让人看后生出无限的感慨。

全西安最有文化的猫科动物,将负责今日讲解

(西安碑林-大橘,图片:乐小然 / 图虫创意)▼

来自先秦的底蕴

山东济宁曲阜是整个山东的骄傲。孔夫子生前曾在这里开坛设学,开创了儒家学说。正如宋代儒生的评价“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一样,儒家学说为后世的中国文化界创造了一套长期适用的价值观,也对整个东亚的文化形态造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影响广泛

(山东·曲阜·尼山圣境孔子像)

(图片:Jadyson / 图虫创意)▼

而孔子后人以及后代帝王将相,则在曲阜留下了三处极具文化价值的遗址:孔府、孔庙、孔林,合称曲阜三孔,至今仍为这位万世师范起到教化大众、塑造品格的功能。

虽然曲阜城垣也在不断变迁

但位置大体一致

(图片:Kallgan / Wikipedia)▼

尤其是其中的孔庙,拥有最悠久的历史,也珍藏着最多和孔子、儒文化相关的文物。

孔庙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当时鲁哀公为纪念孔子,将其故居改造成了一座庙宇。历经历代王朝,孔庙不断扩建修缮,香火不断,堪称天下文庙、夫子庙的正宗。

全国各地有很多孔府,很多大成殿

最有名的还是曲阜这个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

(图片:秋影随风 / 图虫创意)▼

也正是在曲阜孔庙中,历朝历代读书人对孔子的祭祀、怀念不断。无论是在封建王朝时代还是当下的新中国,受到儒学千百年滋润的中国人都不敢忘记孔子这位先圣的教导,始终在用着孔子最推崇的“礼”,向他祈愿、还愿,形成了传承2000多年而不曾断绝的,专属于中华文明,辐射整个东亚的独特文化现象。

(越南·河内·孔庙)

(图片:Roman Babakin / 图虫创意)▼

在三孔的众多文物中,由孔庙选送的历史悠久的宝藏“商周十供”,可谓这个过程的亲历者。

如果按进入孔庙的时间算,商周十供的历史并不算特别长。它是由清代乾隆皇帝选送孔庙的礼器组合,进入孔庙只有数百年的历史。

(图片:《国家宝藏》)▼

但它们并非是清代的造物,而是真正来自于商周时期,历史甚至比儒家文化更久远。两千多年前,它们或许就作为礼器参加过商周人的各种祭典。而正是这些真实存在过的祭典、礼仪,启发了孔子对礼仪、制度的信念。

(图片:《国家宝藏》)▼

而在孔子的学说中,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象征,也是治理天下时看似最无用,实则最有用的工具。礼的存在,让遍布四海八荒的人们,通过同一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意见,凝聚起一个想象的共同体,为后世数千年中华文明穿越时空而不灭不减奠定了无可置疑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组经历2000年传承的文物,早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物,而是一批2000年来中国人对理想国度探索的见证者,也是那些由儒家文化塑造的中华共识的具象化身。

曲阜孔庙,康熙皇帝御笔匾额

(图片:秋影随风 / 图虫创意)▼

2000年岁月穿梭,2000年光阴如炬,商周十供和曲阜三孔,仍然一如问世时那样熠熠生辉。

这,就是真正的宝藏。

从未断绝的千年文脉

文化上的代代相传,不仅在山东曲阜能看到。千年古都西安城廓里,同样有一处文脉不断的见证。

西安城中大雁塔

(图片:Guang / 图虫创意)▼

在西安古城城南的文昌门后,有一处名为碑林的文物单位。这里是中国现存,也是全世界现存的,最大的一处书法石碑集中地。从唐代始建时起,这里就承担起了现代主题博物馆的职责,收集全天下的石碑,并由专门的文化官员、学者对其进行保护、研究工作。

个人推荐去西安最需要去的地方

是宝藏中的宝藏

(图片:曾辉 / 图虫创意)▼

而这一切起源,还要说到一座石碑——《石台孝经》。

《石台孝经》是西安碑林的第一座书法石碑,由唐玄宗李隆基书写。写下孝经碑文的那一年(公元745年),唐玄宗清除了突厥威胁,并将爱妃杨玉环敕封为贵妃,事业爱情双丰收,精神大振,书法雍容华贵,尽显大唐气象,是一处文化领域不朽的宝藏。

碑林的定海神针▼

这座气象万千的石碑,是大唐于其盛期施行以孝道治国纲领的象征,亦是西安碑林时空上的原点。以《石台孝经》为始,天下碑文被源源不断地送入名城长安,安静地被收藏在一间又一间保存建筑中,供后人核校、瞻仰、研究。

(图片:_野王_ / 图虫创意)▼

其年代贯穿古今,上可追溯到汉魏晋时期,记载先贤的浩瀚教诲;下可延续到元明清三代,那是中华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向高峰冲刺的最后阶段。

(图片:图虫创意)▼

出现在石碑上的名人也是群星璀璨,既有唐玄宗、宋徽宗、康熙、乾隆等帝王将相,也有王羲之、柳宗元、赵孟頫等书法大家。所以在精华迭出的内核之外,其形也值得后人一再观瞻、临摹,是上佳的汉字书法教材。

安知不是扫地僧

(图片:汗牛识途中 / 图虫创意)▼

更神奇的是,自建成后的1200多年来,碑林和《石台孝经》虽然历经劫难,却幸运地保存至今,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绝无仅有的历史文化研究素材。

所以这些石头,已经不只是一些矿物,也不仅仅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与形式,而象征着中国人对文化的信仰。古人们相信,石头是坚固、稳定的象征,它可以穿越千年的时空,传承记录那些由一代代圣贤发现的包罗万象的知识。

主要因为西安周边的文物实在太多太多太多了

光是收拴马桩就能让西安美院名噪一时

(图片:Yifulvia / 图虫创意)▼

1200年,多少战火离乱,多少王朝覆灭,碑林却似乎独立于历史而存在,只是静静地记载历史、讲述历史、传承历史。这种传承本身,就已经是一段令人无法忽略的传奇。

可以说,想要了解中华文明数千年来因文而兴,文以载道的秘密,没有比亲眼见证碑林更合适的了。因为碑林就是中国人“给岁月以文明”的方式。

这,也是真正的宝藏。

穿越时光的天府宝藏

传承之难,难在穿越时光。

日月变换,光阴荏苒,有多少文明、文化被掩埋在层层黄土下,今人已经无法计数。当一种文化、一个物件、一种技术,能走过千百的光阴而不朽,让今天的人与已经消逝在历史中的先人共享同一种思想内核、共享同一种表达方式,就可以称为历史馈赠的宝藏。

在3000年成都平原上也有这么两件穿越时光长廊的宝藏,传承着一代代人的寄托,为成都平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光彩。

其一是都江堰。自李冰父子将其建成以来,都江堰已经守护了岷江上游2000余年,灌溉千里,将四川盆地打造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而在数千年的天灾水患面前,一代代四川人,也在坚守在都江堰保护的第一线,让这座秦国时期建成的水利设施,至今都能运用如常,历久弥新。

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图片:Wang / 图虫创意)▼

其二是一座成都市井烟火中的“名坊”。它是川酒造诣的代表,其烧坊遗址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迄今已经有了600年的历史。在1999年被考古人员发现后,这座酒坊遗址翌年就被评为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专家们认为,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酿酒作坊。

更难能可贵的是,600年后,这座酒坊的余韵却仍然飘散在神州大地上。

直到今天,这座拥有金字招牌的酒坊仍然保持着不朽的品味。酿酒师傅们还在先人们酿酒的原址,酿造着令人激赏的琼浆玉液。这里酿出的美酒,仍然是中国人节庆宴会和高端宴席上的常客,让今人和元明清历代的古人,共享同一种不变的味道。

这座宝藏名坊,就是“活”着的文物——水井街酒坊。

可以说,在成都平原上屹立千百年的这两件文化遗产,不仅代表了四川人代代相传的宝藏精神,自身也有着巧妙而隐含的联系:

都江堰对四川水道的治理,让成都平原盛产粮食。这些粮食供养川人有余,还成为了水井街酒坊的酿造高品质白酒的原料。这让都江堰和水井街酒坊拥有了“前店后坊”紧密联系:都江堰是后坊,负责农耕与水利;水井街酒坊是前店,是一块属于成都的金字招牌。

600年沧海桑田,始终如一,这份坚持不是谁都有能力做到的,但水井坊可以。并且,水井坊还在不断超越着时代,散发出历久弥新的独特气息,继续续写着“名坊”的故事。

虽然相比于中国漫长悠久的历史,水井街酒坊走过的这600年只是沧海一粟,也只是一处“年轻的宝藏”。但它的历史内涵却依然深厚,因为这里的技艺一脉相承,至今仍然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酿酒,历经九代大师心口相传的匠心,留存至今。

对“宝藏”的热忱,也让水井坊始终以传统美学精华为主线,又加入时尚艺术气质,打造具有独特品味的美酒。正因为它与时俱进的眼界,与历久弥新的传承,这一座坊早已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酒坊,而是一座饱含着历史深意,带着人们重温往事旧梦的时光机,不愧为“第一坊”。

最近,《国家宝藏》001号讲解员张国立与《国家宝藏》明星守护人张钧甯联袂呈现的新片,向大家分享了他们的宝藏体验。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