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
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贵州省安顺以北26公里的普定县城郊,安顺一带,一万多年前古代先民就在这一片峰林谷地生息繁衍。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在西秀区的猫猫洞及还愿洞、平坝飞虎山洞、普定白岩脚洞都有古人类活动的遗迹,其中普定穿洞遗址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存印证了黔中地域辉煌的史前文化,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成为史学界一颗引人注目的灿烂明珠。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定穿洞遗址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79 年5月试掘,获得大量石器、骨器。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和贵州省博物馆联合发掘,出土石器、骨器、动物化石和人类化石2000多件,为研究中国西南原始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有50处,已正式发掘20多处,主要有黔西观音洞遗址、桐梓岩灰洞遗址、水城硝灰洞遗址、兴义猫猫洞遗址、普定穿洞遗址、六枝桃花洞遗址。在发掘的遗址中,不仅出土了打制石器、骨器、哺乳动物化石,而且还发现了一批人类牙齿、颌骨、股骨、头骨等化石,分别被命名为"桐梓猿人"、"水城人"、"兴义人"、"穿洞人"。1982年至1992年考古工作者在桐梓盘县大洞旧石器文化遗址是在中国南方新发现的古人类遗址,被列为1993 年全国十大考古成果之首。其次是商周至秦汉时期的考古。主要发掘的有普定铜鼓山遗址、赫章可乐墓群、安顺宁谷墓群、兴义万屯汉墓群、兴义交乐汉墓群、仁怀合马东汉墓群。普定铜鼓山遗址出土的冶铜坩锅和一批石范石模,为研究贵州冶铸发展史提供了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实物依据。此外,在贵州还发现了许多墓葬方式不同的少数民族墓葬。
穿洞古人类遗址经国家考古队两次发掘,出土人类完整头骨两件,哺乳动物碎骨18,000件,单个牙齿500多枚,动物化石13个属或种;出土石制器物20,000余件,骨器1,000余件,以骨锥最多,另有骨铲、骨针、骨棒等。此外,发现用火遗迹多处。穿洞古人类遗址一处发现两具头骨至今国内无先例,出土的骨器,超过全国发现总和30倍,一举摘掉我国旧石器文化中贫骨器的帽子,成为全国第一,世界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