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善德和马勒隔空“相会”,指挥余隆希望跨越东西方
我和爱人来相会,
盼他送我一枝红玫瑰。
哦!
没有玫瑰,没有玫瑰,一团圆圆的向日葵。
……
啊!
他送我这一团向日葵,
这蜂窝一样的向日葵。
啊!
爱情的甜蜜在这里面,
他教我种在窗边。
……
和记者们讲到丁善德作曲、邹荻帆作词的艺术歌曲《爱人送我向日葵 》时,指挥家余隆忍不住打开嗓子,哼了起来,“小曲子讲大故事,物欲横流的今天你很难体会这种朴素单纯的歌词,充满着爱的甜蜜,充满着炽热的情感,你懂得了生活里的美,会带着感恩的心去感受美。”
1月15日晚,在余隆带领下,上海交响乐团将献演马勒、丁善德的作品。二人曾在1911年隔空“相会”——马勒去世于1911年,丁善德出生于1911年,在两位作曲家的纪念年,余隆希望二人跨越东西方,来一场生与死的对话,他还罕见地强调,“这是一场特别文青、相当文艺的音乐会!”
余隆和上海交响乐团在排练
当晚的演出作品包括马勒的《第五交响曲》、声乐套曲《吕克特之歌》,以及丁善德的艺术歌曲《爱人送我向日葵》、声乐套曲《滇西诗钞》、中国民歌改编作品《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想亲娘》,男中音沈洋、女高音黄英加盟献唱。
余隆和沈洋
马勒是作曲家,也是指挥家。他出生在波西米亚一个底层的犹太家庭,旅居他国的自卑、多重身份的交织,让他自觉为无家可归、不受欢迎的“陌生人”,悲怆失落的情绪充斥着他的一生,而悲剧与死亡是他的音乐创作绕不开的主题。
马勒的声乐套曲《吕克特之歌》包括五首歌曲,以德国诗人吕克特的诗为歌词创作。1901年,马勒大病一场,几乎丧命。经过了死亡的煎熬,他对生命有了更加真切的认识——《吕克特之歌》中的《我已消失于世界》《在午夜》均创作于这一时期,色彩幽暗感伤,表现了他对命运瞬息无常的无奈心情。
“人在夜半醒来思考人生的前景,很感伤,《吕克特之歌》常给人这种感觉。”早年,余隆在德国留学多年,对德奥作品感情尤深,对马勒的作品更是情有独钟,“他是一个很矛盾的人,始终在纠结中,矛盾的心理状态在作品里很明显,甚至神经质。他毕生都在音乐里寻找精神慰藉。”
“马勒的作品是对人性的痛苦思考,丁善德的作品是对人性的诗意赞美,一个出世,一个入世,一个是对未来的叹息,一个是对生活的憧憬。这种对话特别有意思。”余隆这样形容两位作曲家的不同。
丁善德是钢琴家,也是作曲家。出生于鱼米之乡江苏昆山,他从小自学琵琶、二胡、三弦等乐器,为他一生钟情于民族风格音乐创作埋下了种子。
余隆和丁善德
1950年代初,怀揣对中国传统民歌的浓厚兴趣,丁善德开始集中研究和改编民歌。这些歌曲分别取材于四川、新疆、云南民歌,保留了民歌意境和地方风格,结合了富含地域风格的歌词,在伴奏上则融入了西方创作技法——《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想亲娘》,均创作于这一时期。
艺术歌曲《爱人送我向日葵》完成于1962年,词作者邹荻帆,表现了一位姑娘收到下乡劳动的青年赠送的向日葵后,内心的喜悦和思念之情。
声乐套曲《滇西诗钞》写于1984年,歌词选自戴洪麟的五首诗歌。五首诗歌描写了滇西的五个风景点,丁善德用跳动的音符,移步换景,绘声绘色了滇西边陲的俊美山川和风土人情。
“外公的曲子都是在上海写的,没有一首诞生在外地。”丁善德写《滇西诗钞》时,余隆就在外公身边,“他采用了云南的一些民歌元素,但作曲手法非常现代,包括三拍子变六拍子。他还跟我解释,我当时太年轻了,还不太懂。”
余隆记得,那时候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国门大开,丁善德那一辈作曲家有一种重新找回青春的感觉,每天呼吸的空气都是新鲜的,大家都很兴奋,固有的创作思维被打破,可以用各式各样的现代手法来作曲,对艺术有一种极致的追求。
余隆是被外公带大的,从小跟着外公学钢琴,22岁之前都扎根在上海。
“外公最早是钢琴家,后来才成为作曲家,最好的作品是钢琴作品和艺术歌曲。他是情怀很深的人,家里至今还留着他在巴黎音乐院求学时和老师们的通信。”
1956年,丁善德开始出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在少年余隆的记忆里,家里总是门庭若市,“李德伦、贺绿汀和外公谈话,我都在旁边听着。以前的人都喜欢在家里谈事情,也不需要电话预约,大家敲门就进来了,聊工作、聊生活、聊家庭。”
丁善德希望余隆变成伟大的钢琴家,虽然老人家的愿望没实现,余隆还是得了外公的“真传”:与人为善,业务要专业、要严谨,多提携年轻人。
余隆很少在一场音乐会里,上演如此多“小结构”的作品,比如艺术歌曲《爱人送我向日葵 》,中国民歌改编作品《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想亲娘》。
余隆和黄英
“每首都是小曲子,但讲的都是大故事。”和上海交响乐团、女高音黄英排练时,余隆总是忍不住感叹曲子里扑面而来的“生活气”,都是生活的美好写照。“Appreciate!”他特别用了一个英文单词形容它们带给自己的触动,“你懂得了生活里的美,会带着感恩的心去感受美。”
虽然是中国脚程最忙碌的指挥家,余隆还是能拨开时间的缝隙,偷吸一口生活的氧气,享受生活里的点滴美好。比如,没有任何目的,和朋友吃饭、喝酒、聊天,是他最开心的;再比如,伸手帮人一把,也很开怀,他甚至感谢别人需要他,让他感觉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看别人享受生活,他也乐在其中。前几天北京零下二十度,有一次半夜回家,余隆看到门口警卫眯着眼,正在摇头晃脑地听京剧,也没叫他,等他听完了再敲窗请开门,“干嘛要去打扰他呢?他得意的不得了,我打扰他享受就是一种罪过,宁可站着等他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