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这些新书值得我们期待
记者 | 赵蕴娴 董子琪
编辑 | 黄月
1
你的新年读书计划制定好了吗?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份强大的2021年新书指南。
在不久前刊出的《阅读时,我们在一起 | 界面文化编辑部2020私人书单》一文中,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编辑部的全体成员一同梳理了2020年最值得阅读的图书。回顾之后,便是展望。利用2021年的前两周时间,我们从各大出版社的新年预告中收集了颇多讯息,以期为你呈现接下来这一年里值得期待的新书佳作。
社科:要如何理解这个难以理解的时代?
每一年做年终盘点,我们都会发现女性处境艰难,母职压力、职场歧视、家庭暴力、性侵犯……四面皆是围剿。但与此同时,女性也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抗争无处不在。2020年,香奈儿·米勒的《知晓我姓名》让我们看到了女性遭遇性侵后的真实故事,今年三辉图书引进了苏珊·布朗米勒的《违背我们的意愿》,这本书从社会学、犯罪学、法律、心理学的角度对强奸展开分析,是西方研究强奸问题的经典之一。另外,继《如何抑止女性写作》之后,三辉图书将出版《咄咄逼人》,探讨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等女性知识分子为何在公共讨论中策略性地使用了冷峻的笔调。这两本书同属三辉图书“女书系”,今年该书系还会出版《廉价的生命:印度全球代孕的代价》,作者沙弥拉·鲁德帕采访了70位代理孕母以及20对试图成为父母的伴侣,分析怀孕和生育如何被商品化,以及女性身心在此过程中的遭遇。
杨笠在2020年《脱口秀反跨年》上的爆梗引发了大量有关性别的讨论,尤其是“男女对立”问题,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在微博热搜榜上看到。一些人认为“男女对立”是由“女拳”挑起的,薄荷实验推出的《粉与蓝——两性制造史》有力地回应了这一论调——女性的诉求是基于对两性角色分工的不满,而性别之分并不是女性造成的,在父权社会中,男女之别是一系列社会文化规则的形塑。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露西·伊利格瑞的《性差异的伦理》从理论上确认了两性话语之间的显著差异,她指出,所有思想和语言都是性别化的,这不是女性主义的教唆,而是深刻的社会现实,女性意识觉醒后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发展出独特的女性空间。另外,《喀布尔的地下女孩:在阿富汗,寻找一种隐秘的抗争》一书还讲述了一群女孩性别认知的非主流经验,她们生于男权至上的阿富汗社会,无奈成为“第三种孩子”——暂时被当作男孩来养、以男孩面目示人的女孩。不受欢迎的性别在童年被掩盖,获得了暂时的舒适,但等她们长大后,结婚生子依旧是不可改变的命运。
《违背我们的意愿》与《咄咄逼人》
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看日本系列”将有两本关于日本职场女性的书籍出版。《音的记忆》是日本松下电器执行董事小川理子的从业自传,她根据自己的经历反思了日本女性所要面对的工作与生活之困。日本NHK电视主播国谷裕子的《我是主播:在NHK的23年》则让我们看到女性在公共言说中的力量,以及她作为媒体人对公共言说道德责任的思考。
新年伊始,“鸡娃”依旧。如果说10年前大部分学生和家长还只是为中考高考等关键节点紧张,那么现在的“鸡娃”则是无处不节点,从胎教到考研读博,全程都需精细把控。“鸡娃”对青少年和家长的影响已经被讨论得很多,那么年幼的孩童对此又是如何反应呢?《中国好孩子:来自一所幼儿园的道德发展观察》以上海幼儿园为田野点,研究了当前以竞争为主的教育培养如何影响了幼儿刚刚萌芽的道德倾向。《晒娃沉思录》探讨了“晒娃”行为的风险。美国家长晒出孩子的照片视频、医疗记录,而在中国的“鸡娃”语境下,孩子被晒出的可能还有成绩单。本书作者认为,“晒娃”现象背后是成年人对儿童隐私不加反思的侵犯,以及法律对亲子关系及隐私的错误假设。《看不见的美国人:儿童贫困问题造成的悲惨代价》则关注到被美国官方刻意忽视的儿童贫困人口。
2021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劳动者的焦虑就被拼多多员工加班猝死事件点爆。“996”逐渐朝着“24/7”(一周7天24小时全天候待命)的方向发展,劳动者不但没有闲暇时间和精力投入社交娱乐活动,就连基本的吃喝拉撒需求都难以得到满足。三辉图书计划再版《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这部作品分析了24/7式追求高效的电子交易资本逻辑如何深深地刻写入我们的身体,睡眠是人类最后的自由时间,如果睡眠也被吞噬,人类以及资本主义将何去何从?过劳使年轻人陷入“低欲望”状态,消费可能也会受到影响。日本经济学家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中分析了日本年轻人的欲望低迷状态,在新作《未来消费新形态》中,他将网络购物视为新对策。网络购物如今十分发达的中国,究竟是印证了大前研一的构想,还是用事实指出了其理论的漏洞呢?
《晒娃沉思录》与《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
就在我们以为生活已经恢复“正常”之时,国内疫情形势再次提醒我们,人类对新冠病毒的了解依旧有限,自然界充满变数,文明没有把自然抵御在外,而是与自然交染,增加变数,使情况变得更复杂。薄荷实验即将出版的《病毒博物馆:中国哨所的病毒猎人和观鸟者》记录了2003年SARS疫情之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检测潜在感染危险的方法,作者弗雷德里克·凯克在进行了长时间的田野调查后发现,必须把动物和人类、文明与自然放在一起看,才能理解病原体的传播、疫病的爆发。薄荷实验去年出版的《末日松茸》讲述了无法被人类驯化的蘑菇及其背后的全球贸易链条,今年又有一本多物种民族志出版——《成为三文鱼》揭示了三文鱼养殖产业的脆弱,三文鱼是人类动物驯化史上的拐点,当水中鱼同陆地上的四蹄动物一样成为可驯养的对象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
劳资关系日益失衡,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在不平等的国际秩序之下,一些本就为贫穷、饥饿和暴力所困的国家更难走出深渊,沦为富国的血袋。我们看到互联网上的仇恨火焰愈发嚣张,不同阵营的人们相互谩骂诋毁,对他者的责任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冷漠、自利与不择手段。环境问题、气候危机、来自未知生物的攻击都加剧了这些问题,这是21世纪的剧变,我们有望从一些重要知识分子的思考中获得启示。分析哲学主要创始人伯特兰·罗素的《自由与组织》和《人为何争斗》今年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三辉图书将出版雷蒙·阿诺的《政治与历史》,该书所辑文章聚焦于雷蒙·阿诺毕生思考的中心主题——行动与历史之间的关系,甲骨文将推出雷蒙·阿诺的《民族国家间的和平与战争》(法语直译)。美国著名知识分子诺姆·乔姆斯基在《必要的幻觉:民主社会中的思想控制》中揭露了资本主义政治系统中大众传媒的隐秘控制手段,他对美国媒体和官方在越战、阿以冲突等事件中的言论操控进行了逐一分析。这本书属于三辉的“现代人小丛书”系列,该系列今年还将出版加拿大思想家叶礼庭的《权利革命》,他在书中思考了个体权利与群体权利、“权利”与“革命”之间的关联和相悖之处。美国哲学家本-艾米·沙尔夫斯坦在《非道德的政治:永不过时的马基雅维利主义》中考察了人类社会里广泛存在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并反思了它与政治欺诈和暴力的关系。继《弱者的武器》之后,美国人类学家詹姆斯·C.斯科特又一部研究底层抗争的著作《支配与抵抗艺术:潜隐剧本》将由三辉图书出版。斯科特在这本书中区分了“公开剧本”与“潜隐剧本”的概念,并在此脉络下重新理解了从属、抵抗、霸权和反叛背后的观念。
《必要的幻觉:民主社会中的思想控制》与《支配与抵抗艺术:潜隐剧本》历史传记:在过去与未来之间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是全球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一些人庆幸终于送走了特朗普,但拜登的胜出不代表美国的种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从“黑命攸关”运动到最近的占领国会山事件,无不提醒我们分裂与对立仍是美国政治与社会的现状。去年出版的《故土的陌生人》《为什么美国人恨政治》等书帮助中国读者理解美国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之争以及它们各自的困境,今年也有不少关于美国问题的图书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的《美国的反智主义》初版于1963年,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在麦卡锡时代追溯了美国反智主义思潮形成的历史原因,读者可借此反观今天美国乃至全球的反智主义现象。甲骨文推出的《根部之血:美国的一次种族清洗》则从1912年的一桩凶案探讨了美国的种族问题;《美国高等教育史:学习与文化,从学院建立到二战的历史》以哈佛大学校史为例,讲述了美国社会文化与顶尖高校的相互塑造。理想国译丛的《风雨横渡:英国、奴隶和美国革命》则将奴隶制问题放到欧、美、非三大陆之间考察。而在中美关系对世界局势影响日益增大之际,新经典出版的《中美相遇》回顾了中美两国的外交史,这对我们对理解当下或许有所裨益。
第三帝国依旧是历史类著作的出版热点,除了一系列直接讲述第三帝国与纳粹史的著作之外,今年还有不少图书从其他视角来回应这段历史。继《第三帝国的兴亡》之后,译林出版社将出版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共和国的崩溃》,从法国的视角来看希特勒军队西进,《魏玛共和国兴衰史》回顾了一战后纳粹诞生的温床,甲骨文将出版讲述这段历史的《魏玛,1918-1933》。中信新思文化的“企鹅欧洲史系列”第九卷《激荡欧洲》则望向第三帝国以后的世界。
在欧洲史方面,除了上述关注宏大历史事件的书籍出版,还有不少从微观角度切入的著作也将面世。在《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一书中,美国新文化史研究代表人物罗伯特·达恩顿从法国人的日常阅读、书籍出版等角度分析了启蒙运动如何得以发生,这本书将由世纪文景出版。去年,玛丽·比尔德的《古罗马的笑》讲述了一部关于声音的社会文化史,今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则引进了一本沉默之书——《沉默史:从文艺复兴到现在》,作者阿兰·科尔班长于情感史研究,其中译本作品包括《身体的历史》《树荫的温柔》《青草图书馆》等。另外,由科尔班参与主编、法国历史学家让-雅克·库尔第纳撰写的《男人的历史》(三卷,分别为《男性气概的创造:从古代到启蒙运动时期》《男性气概的胜利:19世纪》《男性气概的危机?20——21世纪》)将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当前社会居于主导地位的男性气概从何而来,又在女性意识的崛起之下遭遇了什么样的危机,都可以从这套书中读到。
让-雅克·库尔第纳 《男人的历史》
近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史学研究关注到华夷之辩问题,并强调“中国”不是在封闭和不变中形成的,从春秋时期的“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到元、清蒙满的统治,我们身处的“华夏”“中国”恰恰形成于不同民族与文明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历史学家王珂在《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中分析,各中原王朝处理边疆问题的理想观念与具体实践之间存在差异,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教授杨念群在《道一风同: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中继续探讨了这一问题。为鲜卑大汗征战沙场的木兰如何变为汉诗中的女英雄?除了安史之乱,北方胡人与隋唐又有何渊源?加拿大历史学家陈三平将在《木兰与麒麟:中古时代多元文化的中国》中有所解答。在中信新思文化将要出版的《帖木儿之后》一书里,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家约翰·达尔文将奥斯曼、莫卧儿、“中华”、俄罗斯等国拉入欧亚的大棋盘,带领读者跟随这位征服者横跨欧亚大陆,思考世界。
此外,原计划于2020年出版的《中华帝制晚期的科举考试文化史》推迟至今年出版,美国历史学家本杰明·A·艾尔曼为我们揭示了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内幕——它统于道学,与唐宋相比已大为不同,反倒是我们能从中窥见当下应试教育的影子。
世界不止欧美东亚。离开我们熟悉的地方,今年我们还可以跟着《新月与蔷薇:波斯五千年》从古老的波斯走到现代伊朗,或是在《极北之地:西伯利亚史诗》中看俄国各政权从十四世纪以来的西伯利亚征服与开发: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犯人流放、油气资源开采……或是在《另一片天空》中,同以东欧史研究著称的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一起,跨越五大洲三大洋,以旅行连通世界的过去与现在。
《新月与蔷薇》与《极北之地:西伯利亚史诗》
在传记方面,中信新思文化将出版《霍布斯鲍姆传》,霍布斯鲍姆曾经是德国魏玛时期的共产党员、剑桥大学的激进学生、切·格瓦拉的翻译,这位历史学家的传奇人生就像一部20世纪浓缩史,本书作者理查德·埃文斯的《第三帝国三部曲》去年由理想国译介出版。伊藤博文,这位近代日本的缔造者常常以“恶人”形象出现在中国,大部分中国人对他的了解可能止步于战争和刺杀,即将由社科文献出版社旗下“索·恩”出版的《伊藤博文:近代日本奠基人》一书以伊藤博文及其家人的回忆录、新闻报道等史料呈现了这位政治家更复杂多维的形象。去年,甲骨文丛书出版的《一个偶像的黄昏》对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的种种神话提出质疑和反思,今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将要推出的《弗洛伊德传:幻象的制造》也披露了弗洛伊德的大量负面事实。
原创文学:家族、都市与华语文学圈
在原创文学方面,王安忆的长篇小说《一把刀千个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前小说曾在《收获》杂志刊载,并摘得了2020年《收获》文学榜的第一名。王安忆此次将写作的疆域拓展至美国纽约法拉盛的中餐馆,主角来自上海虹口的弄堂,靠着一手厨艺在当地谋生。梁晓声的新作《我和我的命》是一部长篇小说,故事通过两个青年的奋斗故事展现了乡土中国的现代转型,并揭示出作者的现实主义信条——“我不信世上会有君子国,这使我活得不矫情;我反对他人皆地狱,这使我活得不狡猾。”以电影《唐山大地震》原著《余震》为读者所熟知的作家张翎出版了全新长篇《廊桥夜话》,这部作品首发于《十月》杂志,将由广西师范大学·新民说推出,故事讲述了浙南与闽北交界的乡村中一个被瞒骗来的媳妇的生活。 韩东与曹寇的系列作品将由后浪·南京出版,其中韩东的“纯真年代三部曲”包括《扎根》《知青变形记》与《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曹寇的《二人独对》发生在家乡八卦洲镇和南京市区。
《我和我的命》
梁晓声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王安忆、张翎的新长篇围绕着家族故事展开,而青年作家的都市题材写作与小家庭婚姻故事也正在崛起。文珍的两部作品由世纪文景推出,小说围绕着人们生活日常的主题展开,包括快递、白领、编剧等等。荞麦的《普通婚姻》也由世纪文景出版,书写了二线城市年轻夫妻的生活。辽京在《新婚之夜》之后的新作《晚婚》将由中信·春潮推出。葛亮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新书《瓦猫》是一本关于手艺人的作品,书名中的“瓦猫”是庇佑匠人的神兽。
在中国大陆文学之外,台湾地区文学、马华文学仍然是出版热点。我们之前曾在期待之书中预告过的张贵兴《野猪渡河》将由后浪/四川人民出版社引进简体版,2020年他凭借这部作品摘得了第八届红楼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张贵兴是当代著名的马华作家,此前后浪出版了他创作初期的作品《猴杯》,他的《沙龙祖母》《赛莲之歌》也将陆续与大陆读者见面。理想国将引进朱天心的“猫书”《那猫那人那城》,这是作者在《猎人们》之后写作的她与街猫朋友的故事。郭强生的《寻琴者》通过音乐探寻律动与情感,之前界面文化曾推荐过他书写“同志生活”的作品《断代》。2021年,郭松棻、谢海盟、郭强生、黄丽群也都有新作面世。
值得一提的还有香港作家西西的最新长篇小说《钦天监》也将于2月初上市,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在《缝熊志》、《猿猴志》之后,西西又回归到小说创作让喜爱她的读者感到兴奋。这本与康熙有关的历史小说西西用左手断断续续写了五年多,期间还专门于2016年又一次来到北京,参观了小说中涉及到的很多场景,她在《钦天监》的后记中说,在这些历史现场她有一种靠近历史的幻觉。
经典作家文集方面,《陈忠实文集》增订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收录了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以及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杂记等,完整地呈现了他的创作成就,修订了初版的个别字词,也对书中大量的方言进行了辨析统一。
外国文学:在新冠疫情下讲述和吟诗
2020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笼罩了每个人的生活,意大利作家保罗·乔尔达诺的《新冠时代的我们》第一时间记录下了普通民众在面对病毒时的忐忑,也提出了对封城的质疑,以及对回归正常生活的向往。提到乔尔达诺,人们更熟悉的大概是他此前的小说《质数的孤独》 ,上海译文也将推出他的另一部作品《逆光之夏》。此外,中信·无界的《十月之殇》讲述了新型致命病毒在全球肆虐,医疗、学校、政府等机构纷纷崩溃的故事,宛如对当下新冠疫情的预言,作者此前曾凭借《末日巨塔》获得2017年普利策非虚构文学奖。
《新冠时代的我们》
[意]保罗·乔尔达诺 著 魏怡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年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出版仍然引人瞩目。2018年诺奖得主托卡尔丘克的长篇新作《糜骨之壤》将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可以文化出版,小说讲述了波兰边境山林里一个精通占星术、喜欢威廉·布莱克诗歌的老妇人的故事。这部作品在2017年曾被改编为电影,摘得第67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托卡尔丘克的作品《玩偶与珍珠》《最后的故事》等等也将与读者见面。2019年诺奖得主彼得·汉德克的新作三种《孩子的故事》《偷水果的女人》《汉德克画集》将由世纪文景引进,其中《汉德克画集》记录了作者的生活与写作日常,由意大利哲学家乔治·阿甘本撰写导读。2010年诺奖得主略萨的作品、2014年诺奖得主莫迪亚诺新作《隐形墨水》也在99读书人2021年的出版计划之中。
经典名家方面,著名美国已故作家菲利普·罗斯的作品继续由译文新文本推出,包括政治讽刺小说《我们这一帮》与以戏剧舞台为背景的《低入尘埃》,此前我们曾推荐过罗斯对作家的访谈集《行话》。科幻作家J.G.巴拉德作品《撞车》《混凝土岛》等将由世纪文景引进,巴拉德出生于上海番禺路,对后朋克新浪潮音乐有着重要影响,界面文化此前曾推荐过他的反乌托邦小说《摩天楼》。新民说2020年译介推出的德国作家温弗里德·塞巴尔德《土星之环》《移民》受到广泛好评,他的处女作《眩晕》同样结合了文本与图片、虚构与现实,还跨越时空追述了卡夫卡和司汤达的人生经历。波拉尼奥的新书《重返暗夜》依然由文景推出。阿根廷小说家罗伯特·阿尔特的系列小说将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引进。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无尽的玩笑》在“搁浅”几年之后,今年也终将与读者见面。
2020年美国女诗人格丽克摘得诺贝尔文学奖,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诗歌文体的注意。2021年的期待之书也应包括诗集。鲍勃·迪伦的诗集即将与读者见面,收录了这位乐手、艺术家与诗人1961-2012年的创作。集结了400篇诗作、散文、书信的保罗·策兰的《灰烬的光辉》由诗人、翻译家王家新编选与翻译,体现了策兰一生不同阶段的创作,2020年是策兰诞辰百年,今年重读策兰恰逢其时。译林出版社的《安妮·卡森诗选》收录了卡森最具分量的代表作,人们讨论着格丽克诗歌的经典性与自传性,事实上,卡森与格丽克都擅长从希腊神话中寻找书写的灵感,比如《红的自传》就改写了希腊神话中赫拉克勒斯猎杀怪物革律翁的故事。除此之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十九首世界诗歌批评本”丛书也值得关注,收录了包慧怡的《中古英语抒情诗的艺术》以及闵雪飞的《佩索阿诗歌批评本》。2021年是诗人张枣去世十周年,《张枣诗文全集》将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其中绝大部分书信为首次公开;华东师范大学推出张枣翻译的《我们季候的诗歌:史蒂文斯诗文选》也具有纪念意义。
《保罗·策兰诗选》与《安妮·卡森诗选》
上海译文持续出版的《博尔赫斯全集》将推出第三辑,包括文学入门系列、奇异故事集与文艺散论。《杜拉斯全集》第7-10卷也将出版,收录了《印度》《痛苦》等。2020年当代最杰出的知识分子之一乔治·斯坦纳去世,他生前的最后一本访谈录、由新民说推出的《漫长的星期六》给许多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集合斯坦纳哈佛大学诺顿讲座的《大师与门徒》是一本可以窥见大师思想的作品。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守望者系列”收录了罗贝托·波拉尼奥、雷蒙德·卡佛、大卫·林奇的访谈录,2020年这一系列中诸如《卡特制造》《D.H.劳伦斯传》都有不错的反响。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博尔赫斯传记《日记中的博尔赫斯:1931-1989》或可与上海译文的博尔赫斯全集对读,南大社的卡尔维诺传记《卡尔维诺:写小说的人,讲故事的人》也值得期待。99读书人的《巴黎评论》系列多年来广受好评、影响广泛,2021年该系列将推出特辑《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录》。
日本文学一直是国内读者最关注的外国文学板块之一,此前我们已经推荐过村上春树最新译介出版的作品《弃猫》。以《一个人的好天气》著名的日本作家青山七惠的新作《我是月亮》以充满童趣的文字,描述了月亮到地球的一次旅行。此外,青山七惠的短篇集《风》以不同年龄段的日本女性为描述对象,讲述了多样的都市生活,也值得读者期待。
值得关注的再版书有哪些?《哈扎尔辞典》的作者米洛拉德·帕维奇的另一部作品《君士坦丁堡》由译文推出新版,这是一部塔罗牌小说,可用于塔罗牌算命的指南,还有其他使用方式有待读者探索。“拉美新小说先驱“墨西哥小说家胡安·鲁尔福的短篇集《燃烧的原野》和代表作《佩德罗·巴拉莫》将由译林再版。
非虚构:由纪实和影像认识世界
2021年译文纪实系列依然值得期待,其中包括改编自真实案件的《凶年》和《毒镇》,前者是经典美剧《火线》的原著。作者在1988年以实习警察的身份深入巴尔的摩警局重案组,对美国社会犯罪以及警察执法做出了真实披露;后者以美国中部小镇为书写对象,考察了当地人民被土地整治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遗忘,依靠简朴的化学知识自制毒品、发展毒品产业的故事。该系列还将推出以历史和人物为书写对象的《虚无时代》以及《地狱里的希望》。译文纪实中的日本与美国系列作品曾引起广泛关注,2021年读者将继续读到严肃讨论日本和美国社会问题的作品——《老后两代破产》《高中生穷忙族》都延续了NHK节目对贫困和老龄化问题的关注,《美国式死亡》则揭露了美国殡葬业的状况。
《老后两代破产》与《高中生穷忙族》
中信春潮推出的铃木伸元《加害者家属》也值得关注,作品反思了社会上经常出现的针对受害者家属的声浪。新经典聚焦美国三十年社会变迁的作品《下沉年代》,记录了经历转折时期的美国普通人的人生——从被迫下岗的非裔女工到华尔街高级精英,无人能从下沉时代中幸免。同样值得期待的,还有来自浦睿文化的探讨美国种族问题的畅销书《美国不平等的起源》。
除此之外,未读推出的《应向花园安放灵魂》透过花园寻找简·奥斯汀、普鲁斯特、伍尔夫的花园与他们思想与创作的关系,《所有工具都是锤子》讲述了一位跨媒介的工匠从寻找灵感到成功实现的过程。世纪文景引进的《阿拉·古勒的伊斯坦布尔》,是一部对于伊斯坦布尔跨越40年的影像记录。 乐府文化将推出约翰·伯格的哲学绘本《海边上的一个男人》《烟》《几点了》等,关注我是谁、我与世界的关系、我是否能看见真相等终极问题。《追寻真理与幸福的斯宾诺莎》和《与康德一起参加派对》也是系列哲学绘本,前者探讨了斯宾诺莎的人生不幸,教人重获内心自由,后者将哲学家置于日常生活之中来讲述其思想,两部作品均由世纪文景出版。中信新思的生命系列关注大脑史、精神分裂、人格分析,探讨基因编辑技术的《如何制造一个人》尤其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