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快评丨李子柒做泡菜遭部分韩国网友“酸”,文化交流才能打破认知闭环

2021-01-14

文化是种公共品,没有排他性,这就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拿来运用、加工乃至以此为基础地创造。这就注定了我们可以在历史上溯源,却很难在现实中变成一种专利。

1月9日,李子柒将一则新视频发布到YouTube个人账号。视频中,她介绍了中国人在冬天的习俗,包括腌制腊肉、萝卜条、白菜等。这段视频在网上大受欢迎。但是据媒体报道,不少韩国网友却坐不住,纷纷发表一些诸如“请注意,泡菜是我们韩国的传统食物”“感谢中国人介绍韩国饮食泡菜”“泡菜是你们每顿饭都吃的吗?是我们韩国人每顿都吃的吧”之类的言论。

李子柒视频截图

这种新闻很容易引战,把一些过激言论拈出,精选加粗标红,着重渲染一下,肯定会让不少国人义愤填膺。不过仔细想想,哪里没有键盘侠呢?这段视频播放量有300万次,评论区里出现些不太悦耳的声音,太正常不过了。

网上有些很严谨的网友考证,《诗经》里出现的“菹”,就是腌制的酸菜。这种考证,对于追溯历史是有意义的,但如果指望改变现实的文化图景与认知,往往会比较乏力,因为文化本身自带一种“跨地域属性”。

这就让人想起前段时间关于河北的一个段子,说河北有名的小吃是“正宗安徽板面”,而很多安徽人却没有吃过,安徽板面在河北发扬光大。我们追根溯源,当然可以说这道小吃起源于安徽,但却丝毫无法改变河北人民对它的喜爱、改造、传承。

这个情况倒是可以和泡菜类比下。我们有严肃的历史证据,但这恐怕也丝毫不会影响韩国人对泡菜的喜爱、改造,甚至引以为豪。而这种全民的热爱,甚至可能塑造他们“这就是自家的”这种认识。在经济学上,文化是种公共品,没有排他性,这就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拿来运用、加工乃至以此为基础地创造。这就注定了我们可以在历史上溯源,却很难在现实中变成一种专利。

其实,2013年韩国的越冬泡菜已正式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就有不少媒体提出疑问,泡菜起源于中国,为什么成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回应,“非遗”起源地点不重要,主要强调的是它对群体的历史重要性、文化认同感。我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也表示,“泡菜”等特殊项目,可以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共同存在。可见,文化,本身就自带一种“人类视野”。

而这恰恰也凸显了文化交流的意义。文化交流,其实就是让人们打开眼界,不要把在井里看到的天空就误认为是全世界。就像李子柒这则视频,当然会引来一些“酸”的声音,但也是一种展示与科普。它会让许许多多的人看到,比如泡菜这种食物并不是哪个国家的专利,也不会随着谁喊着“这是我们的”就自动打上一个国籍,从此被“限制出境”。在世界不同的地方,人们都会有形神相似的文化偏爱,世界如此广阔、文化如此灿烂,心胸太过狭隘,看待文化现象是会浑身难受的。

文化会塑造自豪,但有时也会反向形成偏狭,因此,我们才更需要文化交流,去打破认知的闭环。李子柒或是网友,事实上都不必太过理会键盘侠的声音,反而应该大大方方地展示:泡菜,理所当然有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工艺与情结。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易之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