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苏州教授一个人住200m ,每天琴棋书画,网友:也太会宅了!

Image 2021-01-11

每天一条独家原创视频

诸文进是一名大学的客座教授,

教授中国传统艺术,

同时也是中国书画鉴定的工作者。

在大家都宅在家的这段时间里,

诸教授“宅出了水平”。

因为向往古人的精致生活与文人品格,

2016年,他在苏州的世界遗产“艺圃”旁边,

买下了一栋100年历史的老房子,

并请来设计师好友汪昶行进行改造,

最近这段时间,他彻底宅在了家里。

现在,这里是一栋200平米的小别墅,

还带三个小天井,

诸文进一人独享,

他还把珍藏多年的字画古玩都搬来这里,

细细把玩。

大门内侧专门做了一座雕花门楼,

街上的人看不到,

只有自己可以欣赏。

平时,诸文进在起居室里看画、写字,

空了就请好朋友来喝茶、下棋,

这样的生活方式收获了朋友、邻居、网友的羡慕。

诸教授说:“这里是我的隐居空间,

你可以有现代人的样貌和穿衣打扮,

内心依然保持一份传统的情怀,

我想,每个人都能做到。”

编辑 陈稻稻

大学教授诸文进的家,位于苏州的老城区,这片区域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世界遗产艺圃,就在距离房子大约500米的地方。

艺圃是明代园林的建筑,虽然不及拙政园、狮子林那么有名,但古建筑研究者、园林设计师对它的赞誉与评价都很高。能与世界遗产做邻居,是诸文进买下这栋房子的主要原因之一。

诸文进,祖籍江苏常州人,是一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最早产生想在苏州购买房子的念头,是在2010年。

那时他第一次去日本的京都,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看不清京都周围的环境,就问身边的朋友:“京都是怎样的?”友人回答:“京都是日本人的精神归宿,就像你们的苏州一样。”

苏州有昆曲、评弹、园林、园艺、盆景,传统文化的底蕴与积累都非常深,诸文进对于这种生活方式也非常向往:“苏州对我们从事传统文化、艺术的人来说,是一种精神归宿。”

通过中介介绍,诸文进最终买下了阊门一带的一栋老房。原本居住在这里的是一家地道的苏州老户,经营绸缎生意。因没有能力对房子进行维护,想转卖给懂得爱惜老房子的人。诸文进正好也是他们满意的买主,于是在2016年,他成功以250万的价格拿下了这栋房子。

为隐士造房,

将客堂间改为现代起居室

2017年,诸文进在一次聚餐上认识了室内设计师汪昶行,了解到他有很多改造老房的经验,于是请他来改造这套房子。

汪昶行(左)和诸文进(右)

汪昶行对诸文进的印象不错:“不同的人住在房子里面,会带给房子不同的生命。我觉得诸老师有一点文人的气息,甚至有一点隐士的感觉,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很少见,在姑苏老区的老宅子里面,他的气质恰好合适。”

诸文进说自己不想做一个隐士,但很向往隐居的状态。他引用了李白描写九江和庐山的一首诗:“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为这个房子起名为:巢云松馆。

传统的苏州居民,格局都比较方正,而且一般会有两个天井。

入户门进来之后,会先有一个前天井。主建筑顶上的瓦片都是往天井这个方向铺的,下雨天,水就不会往外流,都积聚在前天井,这叫四水归堂,寓意财源滚滚。

一楼改造平面图

之后会有一个客堂间,客堂间的两边是两个厢房,然后是后天井,楼梯会放在不起眼的地方。

在汪昶行看来,传统布局的老房适合一家人使用,但现在这套房子是诸文进一个人住,从布局到功能,都需要做出实质性的改变。

汪昶行花了不少时间去了解诸文进的个人生活习惯,发现他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研究字画、写书法、听评弹,有时也会和朋友一起下棋、喝茶。

改造完之后,房子的面积有200平米,还有三个天井。汪昶行将原本的客堂间改造成了起居室,其中又分出了餐厅、客厅、书房。利用现代建筑“流动空间”的理念,没有做一些死的隔墙把空间分成太小的一间一间,而是设计了一个走廊,把功能空间都串联起来。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