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中国大宁”铜镜长啥样?神秘的唐代“江心镜”是否存在?

2021-01-09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镜子,千年以来,不仅是日常生活中映照妆容的器物,还有着装饰居所、记事言情、祈福辟邪的作用和文化意义。

最近,“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展览在国家博物馆举办,260余件精选铜镜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以及功用价值等。从齐家文化出土的铜镜到殷墟妇好墓铜镜;从战国“武士斗兽纹”铜镜到西汉“中国大宁”铜镜;从唐代“大吉”嫦娥月宫纹铜镜到清代婴戏纹铜镜,一面面铜镜既传递出独特的中式美学,也展示出深厚的历史文化。

▍国博“镜中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展” 摄影 和冠欣

铜镜祝福“中国大宁”

国宝级青铜器西周何尊上的铭文“宅兹中国”,是“中国”二字最早的官方记录。而此次展览中也有一面铜镜,穿越两千年的时光,祝福“中国大宁”。这就是国宝级重器:西汉“中国大宁”瑞兽博局纹鎏金铜镜。

上世纪50年代,在长沙北郊一项西汉墓考古工作中,发掘出一面鎏金铜镜。在今天看来,这面镜子虽然制作精良,纹饰华美,但与存世众多的汉镜相比,外形也不足以称奇。它之所以备受关注,缘于铭文中的“中国大宁”四字。

铜镜铭文布于外圈,篆体顺时针排列52字:其中有“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裳元吉,有纪纲……”字样,大意为:“祈盼中国和平与安宁,世世代代日益昌盛。”这段铭文中,引人注意的是“中国”二字的使用。专家考证认为,“中国”二字应该是指大汉王朝。当时,匈奴入侵和诸侯内乱让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而铜镜上的铭文“中国大宁”四个字,就表达了对和平的祈愿以及人民希望国家安宁、子孙昌盛的美好愿望。

▍西汉“中国大宁”瑞兽博局纹鎏金铜镜 摄影 和冠欣

除了这面“中国大宁”铜镜外,还有不少西汉铜镜也“有话要说”。在一面西汉草叶纹铜镜上,铭文铸有“见日之光、长毋相忘”。这大概是西汉青年男女的“爱情誓言”,它不禁让人遐想,镜子背后该有怎样一段浪漫故事?另一面“愁思”蟠螭纹铜镜的铭文为“愁思悲,愿见君。君不说(悦),相思毋绝”。或许,这面镜子的主人是一位失意的宫妃,只能将这样的哀愁寄托于妆台的镜子之上。

丝绸之路出现“山寨版”汉镜

铜镜,在古代是商品,也是外交礼品。大量的铜镜流通到中亚、东亚和东南亚等地。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铜镜的纹饰也开始有了异域风情。

在“清光宜远”单元中,展出了两面汉代“长宜子孙”连弧纹铜镜。这看似普通的镜子,却是丝绸之路上的“俏货”。随着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以及东汉时期班超等人在西域地区的经营,大量的汉朝物产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西亚等地。迄今为止,在中亚地区24个地点发现了46件以上汉式镜。有学者将这些镜子分为“汉镜”和“仿汉镜”。因为“汉镜”太受欢迎,汉朝境外就模仿其镜纹饰制作了山寨版的“仿汉镜”。

▍汉代“长宜子孙”连弧纹铜镜 摄影 和冠欣

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兴盛,西域文化传进中原,这种文化交流在唐代的铜镜上也有体现。此次展览中,就有好几面精美的唐代“海兽葡萄纹镜”。这种镜式流行于盛唐时期,镜背纹饰以蔓枝葡萄和海兽为主,间以飞禽、蝴蝶等动物。海兽即为古代的狮子,它与葡萄一起在两千多年前由张骞从西域带回中原,让当时的人们大开眼界。目前,在日本奈良等多地也发现这种“海兽葡萄纹镜”,据推断就是遣唐使从长安携至日本的。

▍唐代瑞兽孔雀葡萄纹铜镜 摄影 和冠欣

唐代还有一种神秘的“江心镜”,据说是为了合阴阳五行,于扬子江心炼制。传说中的“江心镜”未见传世,但是随着黑石号沉船的发掘,其“真容”逐渐浮出水面。展览中,详细讲述了黑石号沉船中发现的神秘铜镜。

1998年,黑石号沉船由德国人在印尼海域发现,该区域正好处在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这艘唐代的沉船除了装载着数万件精美瓷器外,还有30多面铜镜。其中一面圆形铜镜内有浮雕四灵瑞兽,外纹饰以八卦纹,虽然镜面已经锈损,但是上面的铭文却依然清晰可辨:“扬子江心百炼造成唐乾元元年戊戌十一月廿九日于扬州”。此“江心镜”是否就是传说中的扬子江百炼江心镜?专家未有定论。这些铜镜的发现也说明扬州铜镜已经随着丝绸之路大量流传到海外市场。遗憾的是,这面铜镜目前未藏于国内,我们只能从图片中一睹其样貌。

宋代名镜——“湖州镜”

古代的铜镜,最初都是由官方机构监督铸造,随着民间铸镜手工坊的兴起,镜子背面也渐渐有了铭刻的铸造师之名。到了宋元时期,铜镜市场化程度更高,出现了大量类似“商标”的镜铭。

展出中有几面宋代的镜子很有意思:一面葵花镜背面释文如下:“无比炼铜每两一百文”“湖州真石三十郎家照子”(宋代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名讳,将“镜”改为“照”或“鉴”)。一面蕉叶式铜镜铭文为:“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还有几面镜子释文也为自家作坊打了“广告”,出现“饶州肖家巷周小三家造”“饶州叶家”等字样。

▍宋代仙人龟鹤纹菱式铜镜(铭文:潮州杨家造) 摄影 和冠欣

展馆工作人员介绍,两宋时期,湖州和饶州是当时的两大铸镜中心。湖州镜中,大部分是私营手工业作坊的产品,当时有石家、方家、薛家、陆家等,而考古发现的青铜镜又以石家最多。从铭文中可以看出,很多青铜镜子都注明“真”字,可见当时市场竞争有多激烈,镜子坊已经有了“打假”意识。

在“绍兴府孙店”铜镜中,释文还出现了“如假包换”几个字。这也看出,当时的商人崇尚公平交易,小小一面铜镜也讲求品牌信誉。

一面小铜镜,微缩大世界。一面面“讲故事”的铜镜,让人驻足“聆听”。如今,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让世界瞩目。展览中也有一面唐代“大吉”嫦娥月宫纹葵式铜镜寄托了古人的“登月”理想:铜镜背面是一幅月宫图,桂树婆娑,玉兔在捣药,嫦娥则身姿婀娜,一手托盘,一手托幅,上有“大吉”二字。这也许是古人穿越时空送来的祝福。

▍唐“大吉”月宫铜镜 摄影 和冠欣

金代承安二年(1197年)“吴牛喘月故事铜镜”造型生动,内区镜钮上一轮明月间以浮云,钮两侧水波荡漾,钮下一头卧牛正在翘首。它讲述了另一个故事:水牛又称吴牛,十分怕热,一到夏天就喜欢泡在水里。有的水牛一见到天上圆月,就以为是正午的太阳,吓得不断喘气。后来,人们就用“吴牛喘月”比喻人遇到事情过分害怕。

古代铜镜如何观容颜

展品中有不少铜镜,经过岁月的氧化后,镜面看起来已经十分模糊。很多观众都有这样的疑问:古人用这样的镜子,真能照清楚容颜吗?其实,古代的铜镜照影效果虽然不如玻璃镜,却也能将鬓发眉梢照得十分清楚。否则就不会流传下“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等动人诗句了。

▍唐代敬陵石椁内壁美人鉴镜图 摄影 和冠欣

古人是如何提亮铜镜的,这在展览中也能找到答案。一面铜镜在铸造完成后经过简单的刮磨就能获得一定映照的效果,但要光亮得“毛发毕现”,还需要关键的一道处理工序——用锡、铅或汞的成分将镜面打磨致光,习惯上将镜面加工称为“磨镜”或“开镜”。明代刘基所著《多能鄙事》记载,制作磨镜药所需:“白矾(六钱)、水银(一钱)、白铁(即锡,一钱)、鹿角灰(一钱)”。铜镜打磨一次至少可用半年之久。在唐传奇小说里,就经常出现以铜镜养护为职业的磨镜人。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