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孔子被人偷走一只鞋,小偷仔细一看,马上送到国库,被珍藏千年

Image 2021-01-07

我们都知道孔子会拽文,但倘若让他来习武,必定也是可造之才,为啥?因为孔子的身材高大威猛,不是一般人所能享有的。《史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七尺男儿都够魁梧的了,而孔子却有九尺六寸,相当于2.21米,如果去掉单位换算的误差比,怎么也有两米以上,所以孔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山东大汉。

《吕氏春秋》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孔子力大无穷,徒手就能打开或关闭城门,但他却不想因为力气大而被人知晓。啥意思?虽然我是武功高手,但我很低调,不喜欢打打杀杀,就是想安静地搞搞艺术。

而且,据说孔子面相极为丑陋,“面如蒙倛”,长得像巫师的面具似的。所以如果我们穿越到春秋时期去拜访孔子,看到一个彪形大汉领着一群小弟在大街上晃悠,嘴里喊着仁礼的,这不是古惑仔,而很有可能是孔子。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对孔子的形象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问题来了:孔子得穿多大码的鞋子?这个问题也有记可查,《太平御览》载:“孔子屐长一尺四寸,与凡人屐异。”换算一下,大约是50码,惊乎!姚明才穿53码!

可想而知,当你突然见到这么一件稀罕物时,也想着多看两眼,甚至还想据为己有。据说当年孔子周游列国至蔡国,国君为了阻止孔子继续前往楚国游说的行程,便派人连夜偷了他的鞋。小偷拿出来一看吓坏了,幸亏没被逮到,能穿这鞋的主儿,还不把人打个半死?

这么大的鞋一般人穿不了,平时很难见到,即便有也得定做了,销赃是不太可能了;而且孔子也是有一定名气的,他的周边产品有一定明星效应,留下来说不定日后能增值呢。于是,小偷便将鞋子送往蔡国国库储存。

时光一晃来到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子的地位被抬到了历史新高度,他曾用过的一些文物便成了国宝,包括一些礼乐器,衣服、帽子,还有这双特大号鞋子。

儒家讲的就是礼,古人又讲究衣冠文明,所以追捧孔子的衣物,就相当于追随他所倡导的文明,他的衣物就是文明的标志和象征。因此,别看一双简单的木屐,不值几个钱,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却非常之深。

后来在东汉魏晋时期,国库里珍藏着三件国宝,被称为“武库三宝”,它们分别是:孔子履,刘邦斩蛇剑,王莽头颅。三件重器分别代表的含义是:儒家文化,宣示皇权,警示乱臣贼子。

然而可惜的是,晋惠帝元康五年,一场大火摧毁了它们:“武库火,焚累代重宝。”孔子履、王莽头颅被焚烧殆尽,斩蛇剑不知去向,损失堪称惨重。此火堪比前年巴黎圣母院大火,多少珍贵文物付之一炬,令人痛心疾首。

还是后来人聪明:真的被烧了,还不能造假的吗?宋《清异录》载:“宣宗性儒雅,令有司效孔子履制进,名‘鲁风鞋’。宰相、诸王效之,而微杀其式,别呼‘遵王履’。”

五代后唐宣宗时期,宫中开始仿造孔子履,称之为“鲁风鞋”,皇帝都领导追星了,手下文物群臣自然一呼百应。

于是,全国上下纷纷效仿,各自仿造,为了区别和避讳于鲁风鞋,便又给起了个新名字叫“遵王履”。更有甚者,为了争夺正统,北宋与辽国直接隔空对骗。

徽宗政和二年,宋廷宣称发现了一件上古神器,为此还大赦天下。而辽国不甘示弱,很快宣称发现了失传已久的“孔子履”,也学着大赦天下,整得像模像样,跟真的似的。北宋的上古神器咱不敢说真假,可辽的“孔子履”却是包假无疑。

为什么孔子的一双鞋子能引起这么大波澜呢?其实,古代政权追求的不是一双破鞋,而是由破鞋而延伸出来的合法性,正统性。形象一点说,盗版游戏和正版游戏,你更愿意玩哪个?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