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好书推荐”禁欲、资本主义与“铁的牢笼”

2020-12-17

禁欲、资本主义与“铁的牢笼”

好书推荐

★★★★★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被广泛认为是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起源与发展”的最杰出的社会学作品之一。该书成书于1904年至1905年,其创作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此时欧洲资本主义正蓬勃发展,也正因如此,这本书的视域始终锁定近代西方。

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独特之处——“自由劳动的理性组织形式”如何形成的疑惑,引发了韦伯对“这些理性行为方式受到精神障碍的阻挠时,理性经济行为的发展就同样会遭遇到内部的阻力”的思考。也就是说,西方资本主义“理性行为方式”既然能发展起来,就说明并没有“精神障碍的阻挠”。这激发了韦伯对促进西方特有的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的“精神”因素的研究。韦伯发现,当时在西方,“在任何宗教派别复杂的国家中,大部分商界领袖、资本所有者以及那些现代企业中的高级技工和接受过高级技术和商业培训的职员,基本上都是新教教徒”的社会现象,从而开启了他对于“新教伦理”与“西方资本主义发端”之间的联系的探索。韦伯发现,新教的“天职说”“预定论”“救赎确认”等伦理观念和现代资本主义起源所需要的理性精神之间存在亲和关系,客观上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西方现代文明的发展。韦伯也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的后续发展并不需要再依赖宗教,但“铁的牢笼”会掌控每一个“经济人”。

总体来看,《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带来了三个方面的思考:文化如何影响经济?是什么引导西方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资本主义未来的发展将面临怎样的新命题?

第一,“新教伦理”与“禁欲”。经济与文化何者为“第一性”?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同时也不否认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作用。那么文化是如何作用于经济的呢?马克斯·韦伯的这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无疑是给出了一条精彩的因果链。特定文化是特定经济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在这本书中,韦伯认为“新教的伦理观”催生了近代西方的“现代资本主义”。其实每种宗教都有其独特的禁欲(Askese)方式,或称苦行方式,对它们的实践体现了教徒的虔诚度。因此着眼于“禁欲”是宗教伦理研究的题中之义。又因为韦伯认为“各个阶层的宗教伦理观念”“在各个国家中充当文化载体”,所以在他看来,对宗教的研究是考察特定文化的重要抓手。实际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斯·韦伯《宗教社会学论文集》中的一篇论文。韦伯更大的目标是更广泛地用文化来解释经济,用文化来解释社会:“探讨各种世界性宗教的经济伦理观与其经济生活的关系,以及那些宗教所处的环境与社会分层的关系,从而能将世界其他地方的发展与西方的发展进行比较。”(第17页)

第二,“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传统”与“现代”之分一直是萦绕在韦伯心头的命题,对“现代性”的探求与思考是韦伯作品的重要部分。马克斯·韦伯与卡尔·马克思和埃米尔·涂尔干被后人并称为“现代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韦伯认为“资本主义”是西方“现代社会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第7页)。这也是本书锁定“资本主义精神”的原因所在。“理性”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关键词,也是连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桥梁,对它的思考与解析,是韦伯对“是什么引导西方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命题的回答。

第三,“铁的牢笼”(iron cage)与“时代命题”。《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被誉为“20世纪最富有生命力的著作之一”,韦伯在这本书的倒数第三、四、五自然段中提出的追问与预测,是这本书联系21世纪的“藤蔓”。“新教伦理观”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诞生的作用与“现代资本主义”如何运作之间并不是完整的因果逻辑闭环,而是两条分开的单向逻辑链。所以当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再倚靠曾经“启动”它的“禁欲主义”,机器与技术编织的“铁的牢笼”制约着每一个并不信仰新教的后来人时,“新教徒愿意在天职中劳作;而我们现代人只是被迫如此”。“物质财富”接手“禁欲主义”来控制人生,是韦伯对资本主义运行过程中“消融进纯粹的功利主义”的担忧。被职业化的“空壳人”如何寻找精神支柱?“铁的牢笼”何去何从?依然是21世纪追问的命题。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