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幼子杜维善,无偿捐赠价值20亿元文物,受访笑答我是中国人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真理因为像黄金一样重,总是沉于河底而很难被人发现,相反地,那些牛粪一样轻的谬误倒漂浮在上面到处泛滥。 —— 培根
01
上个世纪的上海有三大亨,“爱财的黄金荣,擅打的张啸林,会做人的杜月笙。”杜月笙为人处事谨慎,黑白两道都要给他几分薄面。杜月笙曾说:”鲤鱼跃不过龙门还是鲤鱼,泥鳅跃不过龙门,却要被吃掉,你说我做事怎么能不谨慎呢?“杜月笙从喽咯变成老大,踏着别人的 尸体一步步往上走,但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爱国仁义之士。杜月笙死之前留下遗训,告诉自己的子女,日后不可沾染黑道,永远记住自己是中国人。
▲杜月笙旧照
他的十个儿女如今都过着平凡的生活,其中最小的儿子杜维善牢记父亲遗训,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永远铭记自己是中国人,他曾为我国捐献价值20亿古钱币,为我国古钱币研究做出巨大贡献。杜维善的母亲是杜月笙的四夫人,她就是京剧名伶姚玉兰,杜维善在家中排行老七,是杜月笙最小的儿子。杜维善出生的时候,正是父亲风光无限的时候,历史学家统计,姚夫人一年的收入超出当时普通人年收入的两万多倍,换算成今日的人民币,价格大概在二十多万左右。
▲杜公馆近照
02
杜维善回忆,在十个兄弟姐妹中,父亲最疼爱的是大哥杜维潘和大姐杜美如,尤其是对他同胞大姐杜美如的宠爱尤甚,父亲曾经出资在上海徐汇区修建第一条水泥马路,将这条路命名为“杜美如路”(今东湖路)。由此可以看出,姐弟俩自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可惜,好景不长,杜家很快就倒台了。1949年杜月笙带着全家逃往香港,隔年便因哮喘病离世,杜家从此一落千丈,连为杜月笙下葬的墓地都没有,四夫人姚玉兰千寻万求,终于求得宋美龄的帮忙,前往台湾将杜月笙安葬。
▲杜维善(左)
一下子从云端跌落,姚玉兰来不及感叹命运的坎坷,因为四个孩子还需要她来养活。依照杜月笙留下的遗嘱,姚玉兰总共得到了四万多万的遗产,但在台北需要住宿,需要落地扎根,更需要人脉打点,做好这些,银钱已经所剩无几。杜维善回忆母亲为了生计,仍旧紧密联系着上流社会的小姐姐太太,甚至重新开始唱戏,一有富人点戏,即便是三更,也要起床前去赴约。母亲变卖了所有首饰换成一身行头,而自己平时只是戴假的首饰,毕竟游走在富人中间,不能显得太寒酸。
▲杜月笙墓地近照
“落地的凤凰不如鸡”,往日的浮华现今想起来更像是梦一场。姚玉兰一直教导姐弟俩,当年他们的父亲就是从一无所有开始,争得了上海滩的半壁江山,以后行事不能辱没了父亲的威名,特别是幼子杜维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杜维善从台湾考到了澳大利亚的大学,学习地质专业。在澳洲求学期间,他坚持勤工俭学,挖钻井、当矿工、卖各种肉……直到大学毕业,之后他进入了澳洲的一家公司担任工程师,收入非常吃紧,幸运的是他和大学同学谭端言走到了一起,组建了自己幸福美满的小家庭。
▲上海博物馆外景
杜维善开始创业,他大胆经营了一家肉类公司,将澳大利亚的优质牛肉贩卖到台湾地区,积累到一定财富后,他买下了澳洲的一座银矿,踏实做事,没过几年,便身家上亿。杜维善喜欢收藏古钱币,并且主要挽救那些即将流失海外的古玩,其中以古钱币为主。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参观了上海市博物馆,这间博物馆在1949年以前正是有名的杜家公馆。馆长带他参观馆内藏品,指着一枚有些残缺的萨珊金币,告诉杜维善这是他们馆内最珍贵的藏品,只此一枚。
▲杜维善捐赠的萨珊王朝卑路斯一世金币
杜维善听便后回去了,萨珊钱币是一个在初唐时期建立在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延续时间不算长,金币数量少,所以是具有相当高收藏价值的文物。没过多久,上海市博物馆突然收到了杜维善捐献的一批古钱币。当初杜维善用四百万人民币买下了两枚萨珊钱币,随后他开始着手研究丝绸之路,从钱币入手,所以他手上有大量的藏品。杜维善前后七次向上海博物馆捐献古钱币,捐赠总数量高达两千余枚,总价值高达20亿人民币以上。为此,上海博物馆曾公开赞扬杜维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并表示会开设专馆来陈列这些来之不易的古钱币。
结语杜维善一生中牢牢记住父亲的遗训:不碰黑道,不忘祖国,他的一生都奉献在了古钱币收藏事业上,为中国的古钱币收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有人问杜维善为何如此倾囊相助,杜维善云淡风轻地微笑着说:“因为我是中国人”。这样饮水思源、不忘本心的爱国人士,实在令人肃然起敬。杜维善用他的一生去表明了自己的爱国之心,值得尊敬,值得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