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的书越来越厚是好事吗?这位教授作家呼吁,短一点更好
“在作家们拼命写长篇的年代,我想提出写一些短的文学给孩子们,送给他们手心轻松捧住的礼物。短短的,阅读完,却不是短短的记忆;喜欢了,感动了,便成为长长的记住。”上海国际童书展现场,面对小读者和家长,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这样讲述“梅子涵短文学”系列创作的初衷。
“人类从前的文学,其实都是从短文学开始的。不管是西方的文学还是中国的文学,都起步于诗歌。诗歌一般来说是短的,中国古典诗歌中像《离骚》那样很长的篇幅很少。人们常常把诗歌称之为文学的皇冠,有人还把诗歌称作为是文学的交响乐中的小提琴,而且是首席的。朱光潜先生说,如果你不会读诗,最终很难真正读懂一本好的小说、散文和童话。从这点上说,人类的文学就是从短文学开始的。”梅子涵说,当下的文学之所以越写越长,与出版环境有关,也与作家们想以长篇证明自己有关,即便是在儿童文学领域,评奖门类也集中于长篇。但对课业负担颇重的孩子们来说,短文学,别具意义。“一部长篇可能是一种样子,二十个短篇可能就是二十种文学的面貌。从丰富性上来说,短篇小说有更丰富的文学面貌。二十个短篇小说写的是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思想、人生不同的道路。孩子们挤出那一点课外阅读的时间,就可能体验到更丰富的文学样貌。”
在梅子涵看来,短文学的另一个好处是可朗读。“把文学变成声音很重要,生活中的杂音太多,文学的、艺术的、精致的语言的声音,温柔的、温暖的、有诗性的声音太少。你不可能去叫停生活的声音,那么增加一些文学的、朗读的声音,可能就是对生活环境的改良。”
“这个时代需要短篇。一个孩子的手很小,时间很少,与其让他们读两本很长的、没有太多意思的长篇,不如让他们读二十篇短短的、很有意思的作品。当然,不是说短的就好,而是把短的东西写得意思很长。儿童的时间很短暂, 眼睛一眨就变成了少年、青年,我们应该为孩子们写一些课间十分钟可以读、朗读一遍可以记下来的短文学。”梅子涵说。
“梅子涵短文学”系列(三册)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每篇文章虽篇幅短小,却意味悠长。书中有对妹妹的深情追思、有同女儿的温情絮语、有和奶奶的温暖记忆,有少年迎难而上的勇气,亲情、友情、快乐的童年琐事,成为值得用文字保存的记忆,成为帮助孩子跨越成长困境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