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韶观·评论丨深挖本土文化资源,丰富“韶文化”内涵,助力高质

2020-11-14

11月5日晚,中共韶关市委宣传部邀请国内著名的昆曲专业演出团体——湖南省昆剧团到南雄演出《牡丹亭》。唐音 摄

近日,湖南省昆剧团应韶关市委宣传部之邀,在古梅关脚下的南雄市上演了昆剧《牡丹亭》天香版全剧。一时间,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岭南行、梅花情”直接影响了《牡丹亭》的创作,南雄是“故事现场”之一,男女主人公与岭南、梅关、南雄密切相关等话题引发了当地和学界的热议。

11月5日上午,湖南省昆剧团在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南雄珠玑镇里东戏台演绎《牡丹亭·惊梦》。唐音 摄

显然,长期以来,无论是在韶关还是南雄,对《牡丹亭》与南雄的文化因缘都鲜有人知,更谈不上研究和开发利用。此次当地宣传部门策划举办“重返故事现场”文化艺术活动,就是实实在在地搞好本地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生动实践。

“若士南归写丽娘”“庾岭归来笔有神”。正如众多专家学者所认同的,汤显祖这位与英国的莎士比亚、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同时期的世界级文化人物,他同时还是个天才诗人、卓越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四十一岁那年,因贬谪徐闻而踏上“走广”线路,种下与岭南的情缘,创造了“柳梦梅”这一“岭南才子”的形象;汤显祖一生好梅花,大部分咏梅诗都写于岭南,他入粤诗歌在韶关境内的就有三十余首。作为走广孔道,韶关处于当时遍植梅花的梅岭之南,梅岭刷新了他对岭南的印象,梅花成为了他长忆岭南的艺术符号。可以说,汤显祖为韶关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好线索,韶关南雄坐拥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

有好的线索,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开发活化利用从而带动文旅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的韶关南接珠三角,通达广阔的海洋,自古以来是联接五岭南北的主要通道。几千年来,南北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独特地域文化。原始文化、舜韶文化、禅宗文化、民族民系文化、古道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山区生态文化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韶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韶关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着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专门成立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改革组建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不断加强禅宗文化、珠玑姓氏迁徙文化、红色文化、工矿文化、客家文化和瑶族文化等资源的挖掘、保护和活化利用,推动“曹溪文化小镇”等一批文旅文创产业项目落地,极具韶关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正加快构建。

此次《牡丹亭》在韶关南雄的演出,既是该经典剧目的“回家”,也是韶关文化的一次再出发。“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文化IP建设为抓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打造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本土文化符号。

我国丰富的传统历史文化是文化产业IP的最大资源库。实际上,不少传统历史文化都深受广大人民喜爱,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取材于古典文学和历史题材的游戏、动漫、影视作品,成为最具有文化认同感和最有价值的文化IP。

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雕塑、书画等相对小众的文化艺术形式,同样具有很大的挖掘价值。调研显示,64.92%的人相信这些领域会产生爆款文化产品,需要通过文化社群的粉丝群体的放大和口碑传递。以互联网为载体,将使更多消费者发现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放大文化IP的价值。

对于《牡丹亭》这类价值无限的文化符号,作为“故事发生地”的韶关南雄当以更大的投入,更多的表现形式加以深挖利用,如上演更多戏曲剧种的《牡丹亭》,让杜丽娘经常“回家”,让剧团进企业,进学校,进校园,全方位渗透,多角度普及,发展文旅周边产业,让本土文化浸润在原生土壤,让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感入骨入髓,方能让根扎得更深,步走得更远。

【撰文】唐音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