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世界终于追上了科幻小说的脚步,但科幻小说究竟是什么呢?

2020-11-09

2020年,这个曾经时常出现在科幻小说设定中的年份,终于在现实世界到来。当无人驾驶汽车驶上大街,当快递机器人取代快递员送来快件,当登上月球只要花钱就可以实现,科幻小说中的场景也一一成为现实。我们不禁思考,到底是先有了科幻小说的畅想,还是先有了现代科技的基础?科幻小说到底是幻想、是科学,还是预言?

詹姆斯·冈恩的答案是:世界终于追赶上了科幻小说的脚步。冈恩是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学者和评论家。 四十多年前,他梳理了科幻小说诞生、发展、传播的历史,写下《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一书,以期给科幻小说下一个严谨的定义。如今,四十多年过去,关于“何为科幻小说”人们仍然莫衷一是,科幻小说的独特魅力也丝毫不减。

本文节选了《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一书关于科幻小说定义的部分内容,较原文有删节修改,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 [美] 詹姆斯·冈恩著,姜倩译,世纪文景丨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9月。

原作者丨[美] 詹姆斯·冈恩

摘编丨肖舒妍

世界终于追赶上了科幻小说的脚步

四十多年前,人们向科幻作家提出的问题已经从“你们这些疯狂的想法是从何而来的?”变为“人类现已登上月球,你们还能写什么呢?”。而今,当科学技术每天都将科幻小说中的想象变为现实时,这些问题已变得无关紧要。

科幻小说基于这样的理念: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变化,人类要么自己去适应环境,要么就让环境适应人类,否则就会走向灭亡。这正是阿尔文·托夫勒

(Alvin Toffler)

创作于1970年的畅销书《未来的冲击》

(Future Shock)

的主题,作者在书中写道:

变化的狂流是如此强大,它掀翻了体制,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使我们的根枯萎。变化即未来对人类生活的入侵过程,我们必须对它加以仔细审视,不仅要从历史的宏观角度,也要从亲身经历变化的活生生的人的角度。

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

如今,没有人再谈什么未来带给人们的冲击了。这并不是因为人们对托夫勒所谓的由“未来提前到来”所引发的“疾病”产生了免疫,而是因为变化早已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不值一提。然而,在1970年代早期,托夫勒就指出科幻小说能够让人们对未来冲击产生免疫力。他引用了另一位“未来主义者”

(这个术语在过去几十年里已为人熟知)

罗伯特·詹克

(Robert Jungk)

关于教育的一番话:

如今,人们几乎只关注于学习已经发生或完成的事情。明天……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课程和习题应当关注发展中的科学、技术、哲学和人们已预测到的危机,以及应对这些挑战的未来的可能答案。

托夫勒接着指出:

我们并没有“未来文学”可供在这些课程当中使用,但我们却有关于未来的文学,其中不仅包括那些伟大的乌托邦小说,也包括当代科幻小说……科幻小说是一种拓展思维的力量,可以用来培养人们预测未来的习惯。科幻小说将是“未来学初级课程”的必读书目。

生态问题、人口过剩、机械化战争的种种可怕之处、核能的滥用、心理战中的洗脑术、社会对人的洗脑——所有这些,以及更多的问题,早在其他人将它们视作问题之前,就已成为科幻小说家谴责的对象。

与此同时,科幻小说开始在主流文学中占得一席之地,主流作家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曾被视为科幻小说独有的概念和写作方法。

到底什么才是“科幻小说”?

“小说就是以文字表达的梦想,”《新奇科幻》主编约翰· W. 坎贝尔写道,“科幻小说中包含了一个以科技为基础的社会的希望、梦想和恐惧

(对有些人来说,这些梦想也许是噩梦)

。”

“有人指出,科幻小说是物质主义者的‘超自然’写作,”二战后出版的第一本大型选集《最佳科幻小说》

(The Best of Science Fiction)

中,格罗夫·康克林

(Groff Conklin)

写道,“阅读那些真正的科幻小说是不用向‘本我’妥协的。假如你乐意给‘理性’这个字眼一定的灵活度,那么,这些故事统统都有理性的解释。”

“科幻小说是穿上紧身束腰的幻想故事。”1940年代末《惊人故事》

(Startling Stories)

和《惊悚奇妙故事》

(Thrilling Wonder Stories)

主编山姆·默温

(Sam Merwin)

说。

《惊人故事》(1952年11月),封面画家:沃尔特·波普。

“社会科幻小说是关注科学进步给人类所带来之影响的文学分支。”艾萨克·阿西莫夫写道。阿西莫夫不单是一位科幻巨匠,更凭借其创作的大量科普作品而闻名于世。

至此,我们已步入一片定义的海洋,要从这片海洋中脱身而出不但要费尽力气,还往往一无所获——事实上,塞缪尔·R. 德莱尼

(Samuel R. Delaney)

就坚持认为科幻小说是无法定义的,阿瑟·C. 克拉克也给出了“科幻小说是一种无法定义的小说分支”这样的定义。那么,我们还是继续所有书中的一个基本步骤,即确立科幻小说的特征,以此分清什么是科幻小说,什么不是科幻小说。

“一个好的科幻故事是围绕着人类展开并展示人类问题和人类解决办法的故事。”西奥多·斯特金

(Theodore Sturgeon)

——他也是最好的科幻作家之一——认为,“假如去除其中的科学内容,这个故事将无法成立。”

山姆·莫斯考维奇

(Sam Morkowitz)

——他是一名科幻迷出身的编辑、研究早期科幻史的学者,也是一位人类学家——写道:“科幻小说是幻想小说的一支,在对物理学、太空、时间、社会科学和哲学进行想象和推测的过程中,通过营造一种可信的科学氛围,让读者逐步自愿打消疑虑。”

金斯利·艾米斯

(Kingsley Amis)

——主流作家和批评家,也是科幻作家和科幻迷——表达了同样的看法:“科幻小说是描述我们所知世界中不会发生的事情的叙述文,它所提出的假设是基于科学和技术,或伪科学和伪技术的某些革新;科幻小说与纯幻想作品之间的差别在于科幻小说必须追求逼真性,必须通过科学可行性来让读者‘自愿打消疑虑’。”

金斯利·艾米斯《地狱新地图》

布鲁斯·富兰克林

(Bruce Franklin)

教授在《将来完成时》

(Future Perfect)

一书中考察了19世纪的美国科幻小说。他写道:

现实主义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奇幻小说在描述真实情况时,其实采用的是截然不同的理论策略……现实主义小说模仿的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历史小说模仿的是过去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小说描摹的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奇幻小说写的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罗伯特·A. 海因莱因将科幻小说称为“作者将我们了解的真实世界,包括所有成立的事实和自然法则,作为他的第一假设的推测小说”。事实上,海因莱因

(以及其他一些作家)

认为“科幻小说”最好更名为“推测小说”

(Speculative Fiction)

有时,简短点儿的定义更妙。约翰·坎贝尔说:“科幻小说就是科幻编辑出版的东西。”作家、评论家兼人类学家达蒙·奈特

(Damon Knight)

给出了一个让人不知如何评价的经典定义:“科幻小说就是我们提到它时所指的东西。”英国作家兼学者布赖恩·W. 奥尔迪斯

(Brian W. Aldiss)

——他的科幻史《千万年大狂欢》

(Billion Year Spree)

比《交错的世界》出版早两年,后来又出了修订版《亿万年大狂欢》——认为“

(科幻小说是)

天谴论粉饰下的傲慢自大”。出生于克罗地亚的加拿大学者达科·苏恩文

(Darko Suvin)

则倾向于“认知疏离的文学”这个定义。雷·布拉德伯里对一位访谈者说“科幻小说是关于可能的艺术,奇幻小说则是关于不可能的艺术”。阿瑟·C. 克拉克早年用过另一个定义:“奇幻小说写的是不可能发生但你却希望它发生的事情;科幻小说写的是可能发生但你却不希望它发生的事情。”

科幻小说是“变化的文学”

假如让我下个简短的定义,我会称科幻小说是“变化的文学”,但我也喜欢用“全人类的文学”这个定义,这与奥尔迪斯那个稍长的定义相似:“科幻小说是对人的定义以及人在宇宙间的角色的一种探求,这个宇宙存在于人类先进而混乱的知识

(或科学)

之中……”

科幻小说之所以难以定义,是因为科幻小说难以像其他类型小说那样用某种行为、某个地点甚至是某一场景来加以辨别。实际上,它是一种超门类的小说,可以和任何别的小说类型融合在一起,比如科幻侦探小说或科幻爱情故事。而西部故事、哥特小说、恐怖小说或是最常见的探险小说,都能与科幻结合起来。也许界定科幻小说的唯一标准是它的态度:科幻小说包含了这样一种基本观念,即宇宙是可知的,而人类的使命就是去了解宇宙,发现宇宙和人类从何而来,如何进化到今天的情形,宇宙和人类又将往何处去,是什么法则在制约它们,最终一切的结局将会怎样,又将如何结束。

大部分定义有一个共通点,即认为当科技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未来取代历史成为人们决策的向导、即将发生的事情变得比已经发生的事情更为重要之时,幻想小说便演变成科幻小说。比起二百多年前工业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科幻小说显得更合理了一点。在18世纪中叶以前,哪怕是在科学家看来,科学也只是一种哲学上的追求,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事实上,科学常常让科学家们陷入麻烦,因为他们的发现经常与根深蒂固的观念相抵触。

在作家眼里,科幻小说向来有两个魅力:实用性和自由度。科幻小说的实用性来自它对时事的关切:核武器控制,太空旅行,机器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外星人,污染,广告,电视及现在的网络等社会干预手段,机器人,计算机,人口过剩,以及交流、偏见、不容忍、不公正等永恒问题。那些希望就这些问题发表看法的作家很有可能发现自己写出来的就是科幻小说。

很多年前,英国评论家埃德蒙·克里斯平

(Edmund Crispin)

在《泰晤士文学副刊》上将科幻小说称作“物种小说的起源”。“它对人的基本评价是:人只不过是共同居住在这个星球上的一群动物中的一种。有鉴于此,不难看出在科幻小说中个人其实只占据很小的分量。既然人类的数目如此众多——如果我们接受这样的观点,何必对包法利夫人、史瑞得[1]或是利奥波德·布鲁姆[2]那么较真呢?”

如果说这种将全人类包揽在内的视角使得科幻小说无法在人物塑造以及爱、战争、死亡这类永恒主题上深入挖掘

(除非它们具有社会重要性)

的话,至少科幻小说将那些从没有人讨论过或能够讨论的情形以小说的形式展现了出来:对于科幻小说来说,没有任何主题会因太过严肃或太过敏感而不能探讨。

对于很多读者来说,科幻小说比主流文学看起来更真实,因为主流文学描写的不是将来,也不是现在,而是过去。报纸杂志刊登关于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突破的文章时,这些文章开始常常以这样的句子开头:“这不是科幻小说,但是……”或“这似乎是直接来自科幻小说的场景……”

正如阿西莫夫所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幻的世界里。

如今,这个国家的发展比以往更加依赖于对未来的信念,其决策所依据的是凡事将如何发展,而不是过去曾经如何。

世界终于追赶上了科幻小说,但科幻小说已不在那里。它已如火箭一般飞速进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描画着想象的新领地,进一步扩张人类可能完成的事业的前沿。

本文内容和图片均来自《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较原文有删节修改,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原作者 | [美] 詹姆斯·冈恩

摘编 | 肖舒妍

编辑 | 王青

导语部分校对 | 刘军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