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冬意渐浓,古人对霜和露的认识,古诗中的相思霜露

2020-11-03

露和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气候现象,都发生在夜晚,二十四节气中,就有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古人对霜和露的认识和雨雪类似,认为都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现在科学表明霜和露形成原理一样,都是靠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如果晚上温度高于露点(略高于冰点零度),就是露,低于霜点(略低于冰点零度),就是霜。而雨雪形成要复杂得多,是从天上的大气层掉下来的,属大气循环的一部分。

先来看看几首关于霜和露的诗词,从中看看古人对霜和露的理解。唐朝宰相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古人没电,更没有手机电视电脑,晚上娱乐活动很少,所以相思要比现代人泛滥得多,女性“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要干不少活,男性,尤其是游子,晚上就只能躺在床上想事或看月亮了,所以古人留下了很多望月相思的诗词,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都是这类型。张九龄也是睡不着,相思不断,烛光吹灭了,月亮却还一直照着,真是一点不懂事。不如起来走几步,没想到发现露珠在不断地滋长,但怎么就是没看到它从天上掉下来呢?看来相思也能发现自然现象。

被闻一多誉为“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写得很美,同样是一篇望月相思的诗歌,写得气势磅礴,穿越时空,原文较长,摘录几句一起欣赏: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这几句都是描写江边初升月色的,其实江边的月色很单调,大部分人看到的都只有水和月亮,古时晚上还非常少船。但张若虚把这个现象描述得无比恢弘,可见其胸怀之宽广。但月色越浓,脚下的霜也越来越多,可惜就是没有看到它是怎么从天上掉下来的,“空里流霜不觉飞”,咋回事,霜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认为霜和露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但就是看不见,很有神秘感,所以才会有“披衣觉露滋”和“空里流霜不觉飞”这样的诗句。

晚上睡不着,想各种事情的著名诗词有很多,比较熟悉的有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已经入冬了,霜越来越厚,是否让您感受到古人相思到半夜睡不着的无奈与徘徊?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