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老和尚偶见一树桃花后,悟出了这首妙诗,28字无一生僻却千年难解

2020-10-30

“悟”这个字,作为动词用时,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会意字。右边的“吾”,表示的是正中的;而左边的竖心旁,指的是人的内心。所以所谓“悟”,就像是一支箭一下子击中了你的内心,让人有一种醍醐灌顶、恍然若悟之感。

千年文坛,有很多本默默无闻的诗人,却能写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诗作,靠的就是这个“悟”字。宋代的志南和尚,前半生没有留下过任何诗作,后来年迈时,拄着拐杖出门游玩了一番,一时有感悟出了一首《绝句》,就让自己文坛扬名,而这首诗至今仍被捧为经典,后两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很多人是爱不释手。

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也是一位和志南一样的老和尚。此僧名叫灵云志勤,是唐末五代时期的僧人。史书上关于志勤的记载并不多,只知他是长庆大安禅师之徒,本是福州人。出家多年的志勤,多年不曾参悟佛法真谛,十分苦恼。一日,他偶见寺中一树桃花开得正盛,突然顿悟了。随后他还写下了首妙诗,这就是本期我们要说的《三十年来寻剑客》:

《三十年来寻剑客》(唐五代:灵云志勤)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华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其实这首诗写得很简单,说的就是自己看见一树桃花后的领悟。首句“三十年来寻剑客”,写的是自己30年来无法参透的事实。诗人用“寻剑客”来形容自己,寻剑就是寻找智慧之剑,寻找佛法真意,自己就是那个在凡尘中苦苦寻剑之人。

次句“几回落叶又抽枝”,则是写自己苦寻的时间漫长。在这30年里,他见过了落叶纷纷,也见过了老树抽新枝。这一句,通过落叶形象地将季节的变化,都融合到一个具体的事物中,充满着禅意,令全诗更加生动、立体,也为后面写桃树埋下伏笔。花开花落,诗人上下而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

三、四两句,写自己看见一树桃花后的感悟。自从那日看见一树灼灼盛开的桃花,诗人才顿悟了,于是心中再无疑惑。“自从”和“直至”连用,一气呵成。至此,全诗落笔。

全诗短短28个字,无一生僻字,从诗的角度来看,确实写得是有水平的,充满了禅意,这也是其能流传1000多年的原因。但是同时,它也是一首千年难解的谜诗。

志勤看到这一树桃花后,到底为何会顿悟?他想到的是什么?这是后世想不明白的事。有人认为,志勤是从一树桃花中,看见了生命的力量。《诗经》有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灼灼的桃花,预示着生命的力量,所以志勤看到这树桃花,便认为佛法的智慧之剑就是生活本身,真谛就在平凡的生活里。

也有人认为,这树桃花让志勤悟出了“无常即常”的道理。世事变迁无常,花开花落,这一树桃花在一瞬间闯入了诗人的眼帘,让它看到了世事的变化之快。甚至有人认为,志勤其实感悟的是佛法中色与空的道理。

所以这首诗,其实是一首让每个人体会不一样的作品。志勤当时的想法,我们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但他却凭这首诗在诗坛有了名气。

其实像这样的靠一个“悟”字,写成的千古名作还有不少。与志勤一样,有一位不知名师太也曾写过一首类似的禅诗。当时她偶见了一枝梅花,也悟出了佛法真意,写了首这样的小诗:

《悟道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师太不辞劳苦,登山寻找春天,可是芒鞋都踏遍了千山万水,还是没有看见。等到自己回到寺中时,却发现梅花已经在枝头盛开,原来春天就在眼前。这首诗与志勤见桃花写诗一样,也是由花悟道。不同的是,这首诗显然写得要更加直接、易懂。她想表达的就是众里寻它不得,其实美好本来就一直在身边的哲思。

不管是志勤,还是这位不知名的师太,他们的诗作,都有着一般文人没有的禅意。这类诗在文坛还有很多,对它的解读不像一般文人的诗作一样,都有统一的答案。这些禅诗,能理解出几分,靠的是读者个人的阅历和体会。甚至有些诗,还会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但这正是禅诗的魅力之一。这类诗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