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他把颜体融入隶书,古朴浑厚,有庙堂之气,自成一家风流

Image 2020-10-29

隶书产生于先秦之战国,从大篆演变而来,隶书发展于秦,兴于西汉,盛于东汉。进入魏晋时期,隶书开始衰退,至清中期,由于碑石学的兴起,隶书出现了一次开创崭新风格的中兴,其代表人物有邓石如、伊秉绶、陈鸿寿等。尤以伊秉绶最具特色,与邓石如并称“南伊北邓”。

伊秉绶( 1754-1815 ),字祖似,号墨卿、默庵。福建汀洲人,故人又称“伊汀洲”。乾隆四十四年举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清代书法家,伊秉绶受大学士朱珪的赏识与纪晓岚的器重,拜纪为师,又拜当时最负盛名的书法家刘墉为师学书法。

伊秉绶喜绘画、治印,亦有诗集传世。工书,尤精篆隶,其书超绝古格,使清代书法大放异彩。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

伊秉绶曾临习唐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柳公权等人的楷书,及《兰亭序》等,打下了其行楷坚实的基础。后又转习汉隶。虽然他四体俱能,但以隶书为最。伊氏的隶书具有鲜明的个性。其用笔中锋行笔,笔画平直,粗细大致均等,四边充实,方严整饬,没有成熟汉隶“蚕头燕尾”的习气。其用墨善用浓墨,墨色柔润,乌亮如漆,笔划光洁精到。其结体大字“愈大愈壮,气势恢宏,凝重而有韵致,夸张而合情理,具有“方严、奇肆、宽博、恣纵”的特点。其风格为雄伟古朴的一类,融先秦篆籀、汉魏砖瓦及颜体气象于一炉,遒劲浑厚,收纵自如,具有强烈的装饰美术之意趣,自成一家。

【后人评说】

《国朝先正事略》评价伊秉绶隶书曰:“隶书愈大愈见其佳,有高古博大气象”。

焦循《雕菰楼集》曰:“公之起居言笑,蔼然君子儒也。时濡墨作隶书,如汉魏人旧迹”。

赵光《退庵随笔》曰:“墨卿能脱汉隶而大之,愈大愈壮”。

蒋宝龄《墨林今话》曰:“(伊秉绶)尤以篆隶名当代,秀劲古媚,独创一家楷书亦入颜平原之室”。

沙孟海先生评说:“他固然熟习汉碑,但还有一个绝好的步梯,是他靠着它后来才能够登峰造极的……他是用颜真卿写楷书的方法写汉隶那就成为现在的面目了。清人学颜,钱南园得其体、伊墨卿得其理、何子贞得其意、翁常熟得其骨、刘石庵得其韵”。

伊秉绶为清代碑学中隶书中兴的代表人物之一,伊秉绶的隶书从汉碑唐楷中摄取神理,自开面目。他遗貌取神将颜字的精神气度化解到隶书创作之中,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师承与创造。他的隶书既重视形式美感意趣又重视笔意的沉郁超拔。其作品展现的雄浑、豪迈、高古、俊逸、典雅的艺术格调极富美感,意蕴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伊秉綬隶书入古开新的个性,对后世的书法创新有很多启示。

个性彰显离不开共性,书法只有创新才有出路。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