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关键词解读教育融入并赋能大南昌都市圈(江西省教育厅)
《意见》提出,围绕大南昌都市圈发展定位,主动对接大南昌都市圈发展重大需求,推进教育融入并赋能大南昌都市圈,以创新为引擎、以育人为核心、以质量为重点,进一步打破原有行政边界,在促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上下功夫,在突出服务区域发展,聚焦主导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培养和集聚急需紧缺人才,整体提升大南昌都市圈教育发展水平,努力将大南昌都市圈打造成为全省教育事业发展高地,全面提升教育支撑力、创新力、影响力,为大南昌都市圈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下面,通过10个关键词,看看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对《意见》的解读↓↓↓
关键词1:协调发展
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内高校开展联合办学
就推进教育资源跨区域协调发展,《意见》提出,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内各地打破行政边界,按照资源共享理念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义务教育方面,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内优质基础教育学校跨区域带动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善与能力提升。推进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教育联盟、校际联盟等改革,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高等教育方面,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内高校开展联合办学、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生互派、教师互聘、学科共建、图书资源共享等校际交流与合作。
同时,鼓励大南昌都市圈内高校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资源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关键词2:信息化
大南昌都市圈内
教育系统政务事项“一号通办”
就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共享水平,《意见》提出,依托“赣教云”平台,通过已有网络教研、名师工作室等功能模块,充分发挥名师、名校的辐射作用,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三个课堂建设,使名师、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在大南昌都市圈内市际、县际、校际全方位共享。利用终身学习账号,建立省域教育可信数字身份,实现大南昌都市圈内教育系统各项政务事项“一号通办”,支持终身学习账号与南昌市内公交、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服务互联互通,支持建立大南昌都市圈内教育部门数据和政务信息共享机制。
《意见》还提出,探索建立大南昌都市圈内教育行政执法信息平台,推动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行政执法工作信息化水平。
关键词3:区域战略
加快建设江西飞行学院
就强化高校主动对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意见》提出,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内高校主动融入南昌航空科创城、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南昌VR科创城、南昌光谷、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樟树药都、抚州数字经济产业示范区等省内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充分发挥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意见》还提出,促进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打造彰显特色的城市教育品牌。深化校政、校地、校企合作,鼓励和引导大南昌都市圈内高校毕业生留赣就业创业。加快建设江西飞行学院,打造一流航空人才培养高地。优先支持独立学院在中医药科创城转设。
关键词4:学科布局
推动形成高校之间
学科专业优势互补发展格局
就促进高校学科布局与产业发展相协调,《意见》提出,聚焦大南昌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航空、电子信息、中医药和大健康、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统筹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意见》明确,重点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社会领域、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相关学科专业人才,推动形成高校之间学科专业优势互补、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动态匹配的发展格局。同时,推进共青科教城建设,引导入驻院校围绕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建设,实现以科教发展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良性循环。
关键词5:人才建设
两所高校的国际合作创新研究院
打造江西人才特区
就健全人才引进政策及推进人才机制改革,《意见》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人才政策创新,进一步激发人才工作活力。用好专项编制,大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将南昌大学和南昌航空大学的国际合作创新研究院打造成江西人才特区。支持鼓励大南昌都市圈内高校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对大南昌都市圈内省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子女可在属地设区市享受就读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为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提供服务保障。加快实现大南昌都市圈内高校职称自主评审全覆盖。
《意见》还提出,充分发挥江西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智库的作用,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深入开展大南昌都市圈内的重大理论问题、现实问题、未来发展问题和实践经验总结研究,为推动大南昌都市圈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问题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关键词6:科技支撑
支持高校加强从0到1原创性研究
就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意见》提出,对标国家“双一流”,推动一批学科专业进入国内一流行列或前列,重点支持南昌大学整体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支持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
《意见》还指出,支持高校加强数学、物理等重点基础科学研究和加强从0到1原创性研究,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发展。支持高校申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大航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新能源等领域关键共性问题研究和科技攻关力度,助推大南昌都市圈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鼓励跨区域、跨学科科研团队,联合申报重大课题,共同开展教育教学重大理论和实践研究。
关键词7:职业教育
扩大“1+X”证书制度试点
《意见》明确,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破题立新。优化大南昌都市圈职业教育学校、专业布局,引导职教资源向产业园区和劳动力聚集区集中。率先在大南昌都市圈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大力支持在大南昌都市圈内开展职业培训。支持高中阶段、专科层次和本科层次的贯通培养。
《意见》提出,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内本科高校对接高职院校开展联合培养本科人才试点,支持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联合开展专科层次学生培养工作试点,支持“双高”院校和职教本科院校与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职业技术院校扩大“1+X”证书制度试点。
关键词8:产学研用
探索在园区建立高校产学研联盟中心
就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意见》提出,利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世界VR产业大会”“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等平台,汇聚全球资源,推进大南昌都市圈高校开展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协同国内外企业打造产业孵化平台。
《意见》还提出,加强大南昌都市圈内高校科技园与文化产业园建设,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高地。积极探索在南昌高新区、赣江新区等园区建立高校产学研联盟中心,加快建设国家级技能人才培养综合园区。支持共青城建设省级技能人才培养综合园区。支持南昌(安义)、赣江新区、永修职教园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建设省级职业教育园区。加快推进省政府和教育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关键词9:教师队伍
探索建立事、人、财
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
就建立教师合作与交流新机制,《意见》提出,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共建教师教育实践基地,联合开展教师学历、能力双提升行动。支持大南昌都市圈构建中小学教师跨区域跨校联合培训和合作教研共同体,形成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衔接的新机制。支持大南昌都市圈各类学校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互派教师跟岗学习。
《意见》还提出,建立跨区域教师培训中心、名师网络工作室平台,为区域内教师提供网络培训、指导和咨询。鼓励大南昌都市圈加快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
关键词10:对外合作
建设高水平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就加强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力度,《意见》提出,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办学布局,吸引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来大南昌都市圈办学。推动大南昌都市圈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带的教育合作与交流。
《意见》还提出,鼓励大南昌都市圈内高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建设高水平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办学,鼓励优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走出去”,传播中国文化。
来源:江西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