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好物怡情:关注设计本身的价值——中国美术报对话曹峰

2020-10-27

【编者按】9月23日至26日,为期四天的“科勒精选·设计中国北京”设计论坛在京举办,国内外30余位设计师和设计从业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共同探讨了如何通过设计的思维与视野洞悉未来,把握日新月异的商业形式和生存之道,以及如何以可持续的设计繁荣世界。设计收藏家、“回到20世纪”经典设计买手店创始人曹峰作为论坛发言人讲述了他对空间和物所带来的精神性思考的理解,并就国内设计收藏的现状和前景等问题与本报进行了对话。

马克·纽森于20世纪80年代设计的洛克希德躺椅

中国美术报:作为设计收藏家和经典设计买手店的经营者,您认为国内设计收藏的现状如何?

曹峰:不同于欧美和日韩设计收藏市场的成熟发展,设计市场在国内还处在基础的实用阶段,人们购买家具等设计产品主要出于居家和办公场所的使用需求,在满足实用需求的前提下,具有审美追求的消费者会进一步考量产品的设计。国内以收藏为目的购买设计品的藏家较少,我所接触到的藏家大部分是从事时尚或艺术行业的“80后”人群,他们大都有海外留学背景,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有明确的个人喜好和精神追求,并且更加尊重设计本身带来的价值和愉悦。这部分专业的藏家更倾向在香港或海外的成熟市场购买藏品,相比之下,国内的一、二级市场都还有待完善,对于设计收藏相关的知识也还需要普及。

中国美术报:您认为设计家具的收藏和其他艺术品收藏有什么不同?

曹峰:现代设计诞生开始就和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知道,在包豪斯教授设计课程的教师实际上大部分是艺术家,因此艺术性始终贯穿在现代设计的发展中。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法国作为世界文化与艺术的中心,汇聚了大批艺术家和设计师,他们的合作是相当普遍的,比如让·米歇尔·弗兰克、达利、阿尔贝托·贾科梅蒂、迭戈·贾科梅蒂等都进行过设计上的合作,当时艺术和设计并没有明显的区分。后来出现了概念家具、画廊家具,表达设计师对于艺术和设计的个人观点,这种自我表达可以说是一种更高的艺术追求。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我认为设计跟艺术是递进的关系,设计需要解决实用的问题,艺术却不需要考虑实用。所以艺术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在今天这个精神虚无的时代,或许人们更渴望接触真实的“物”,所以我认为好的设计能带来实用之外的精神愉悦,使人们通过它们更加了解自己。

中国美术报:在收藏过程中您怎样挑选藏品?您个人的收藏理念是怎样的?

曹峰:在藏品的选择上我首先考虑的是一件单品的设计能否打动我;其次是看藏品的材质和质感如何,一件家具的年代不同,时间留下的痕迹也不同,因此时间也是一种不可控的设计,可以制造不同的质感;最后我会了解这件作品的设计师是否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此外,一件作品在设计史上是否有一定地位,是不是原年原版生产的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如果是大师设计、产量少的稀缺之作,自然是收藏的好选择。

其实收藏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相对于对物质的贪恋,我更注重精神的汲取。收藏过程中我试图建立人和物的友善关联,选择适合自己的藏品,让好物滋养人。我希望当下社会的每个人都有非常强的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而非盲从地选择。如果未来有大的空间可把自己的藏品展示出来,我乐于做一些公益性的设计交流和设计美学的传递,让更多人得到美的享受。

中国美术报:您怎样看待设计类收藏的投资价值和市场前景?

曹峰:相对于其他当代艺术,设计的投资价值更加稳健。首先设计品具有实用功能,基本不存在贬值的风险;另外从市场上看,好的家具一直是升值的,某些稀缺类的设计家具在短短几十年的市场发展中价值甚至有数十倍的增长。艺术家和设计师如同掌握炼金术的魔法师,他们为普通的材料赋予精神价值,有时甚至近乎永恒。因此设计本身超越材料的精神价值需要进一步被理解和认可,这样才能推动设计行业和设计收藏市场的发展。随着人们对设计的认知不断加强,相信无论是投资价值还是市场前景都会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