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侧记丨齐风“新”韵,看一个文化符号,如何再融再生

2020-10-23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雪 淄博报道

没有任何赘述,戴着口罩的30多个人互相点头,对话开始。

“齐文化与地产融合发展研讨会”,13个红字明晃晃地打在博苑宾馆会议室投影屏上。10月20日下午2:30,一群有着不同头衔的学者、专家、项目负责人似乎聊“热”了。

华侨城集团“齐街”项目里的齐文化IP从哪提炼?世茂集团淄博版“宽厚里”项目如何与齐文化元素深度融合?他们如何走出与以往不同的差异化路线?

这场探讨齐地文化与地产规划交融共生的论证在不同思路的碰撞下,延伸出无限可能。

新生的文化IP与城市名片

“齐街”,隶属央企华侨城综合体项目,与已开馆的艺术中心相邻,规划350米长、开办120间商铺,纳入文化特色、小吃、文创、工艺作坊等地域文化元素,打造微旅游、微度假特色模式。整个项目在淄博的定义为“欢乐山川”。

而淄博“宽厚里”作为省市区三级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同样肩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规划中透露出的信息:淄博版宽厚里将提取千年齐文化中的历史典故,结合风格化建筑氛围打造齐韵八境沉浸式文化体验,包含齐音绕梁、齐言清盛、齐仁鱼乐、齐韵浅熏、齐绚燈晚、齐山文韵、齐钟晓鸣、齐光琉彩八个主题,融入淄川齐山、淄博花灯、临淄西天寺钟声、博山琉璃等文化元素,局部复原淄博当地传统古建筑、融入古今融合建筑、穿插现代新中式建筑、点缀现代主义风格建筑,营造历史与现代相融合的历史体验街区。

文化是一座城市最大的不动产。在新时代语境下,对大多数人来说,水泥建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场所,更是对一座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当大家印象中的老工业城市——淄博,在提升“时尚气质”与“活力指数”的跑道上不断加速,“泱泱齐风三千年”这一文化名片也已成为融入城市建设的必然课题。

“齐街”、“宽厚里”显然是地产领域的典型代表。令人欣喜的是,他们看到了淄博丰富文化资源,但相比于宏观的规划,如何提取文化符号作为着力点,成为两个项目负责人此次研讨的重要诉求。

正如重庆宏桑行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齐街设计顾问、招商运营代理机构)李夔谈到的,“像秦始皇兵马俑削笔刀,故宫日历,我们缺乏的就是这样的超级文化IP,如何从中寻找,需要各位的助力与论证。”

避免同质与融入建筑肌理

“‘一个宽厚里,半座济南城’,济南宽厚里的成功范本,确实让淄博人对宽厚里充满期待。”山东理工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杨光杰在肯定项目于齐文化上做文章的同时,也鞭辟入里地指出,文化符号一定要清晰。

齐文化,是一个代表着开放与成长、崛起与辉煌的经典符号,它源起更迭,在淄博这片土地上流淌了千年、浸润了千年。在杨光杰看来,在建筑中体现文化是最高层次的,无论是空间结构还是城市小品,一定要从淄博出发,让齐文化融入建筑肌理。这一点,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朱丽霞的看法不谋而合。

人们可能是奔着“宽厚里”的名字而来,但要因为它独一无二的吸引力而留下。

运用齐文化意味着完全的“齐”化?其实不然,项目运营必须要考虑的是消费者的理念。中科智慧工场商务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淄博市科协兼职副主席王鲁民举了个例子,日本的文旅一体化项目做得不错,因为它的生产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同一个创意产品单单因包装地不同而有了创新,这一点做不好,最后的呈现很可能就是一个“扁平化”的商场,“创意产品的供应链得跟上”。

文化背后是产业拉动,地产项目,需要更多地去向消费靠拢,齐文化也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去融入元素,而不是重塑。

“新”字当头,让年轻人也爱上

从午后,到天擦黑,研讨会上越来越精彩的思想碰撞仿佛产生了化学效应,一发不可收,让90后创业代表齐浩心潮澎湃。

“我是一名90后,也是山东唐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我想从年轻人的视角来讲一讲。”齐浩提到了微博、抖音、小红书,在这位年轻的创业者眼里,宣传也可以用年轻人来借力,“做出让年轻人喜爱的齐文化地标,打卡,就是一种宣传。”

当下“95后”“00后”已逐渐成为小食消费的主力人群,在年轻消费者洞察方面,齐浩说,“档口化”有着巨大潜力和发展趋势。什么是“档口化”?简而言之就是满足多样化需求,“提到鲁菜,大家可能会想到知味斋,如果在此基础上把它做成小食,可能会得到更多年轻人的青睐。”

淄博新经济大会刚刚落幕,一家被列入全市瞪羚企业培育名单公司的身影也出现在了研讨会上,山东精彩无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加诚则跨领域地提到了软件技术地加持,齐文化元素与虚拟现实地结合未尝不是一个好的路径。

从以太公封齐、稷下学宫为代表的典故篇到以姜太公、齐桓公为代表的人物篇,从钻木取火、取火制陶器的小景到编钟、大鼎、牺樽等标志性文物,淄博市旅游规划设计院叶素云深入浅出的文化元素呈现,恰好呼应了两个地产项目的文化符号诉求。

……

3个多小时研讨会,令人意犹未尽,它的自由、思考、探索背后似乎隐含了诸多对齐地文化热爱之人的“新”声与希冀:文化赋能,将会、一定会,给予城市发展无限可能。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