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除了月亮,我们寄寓中秋的方式还有很多

2020-10-04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弋

中秋佳节,明月也圆。这轮皎洁的皓月,照亮了游子归家团圆的路,也走进过无数文人墨客的心灵。

今年的“中秋”与“国庆”团圆,家人们围在一起吃着月饼,看着中秋晚会,也是一道靓丽而温暖的风景线。但在以前的人们,没有晚会可看,月饼也未必能有,除了赏月外,古人怎样寄托思念之情?

获悉,我们可以从流传至今的书画作品里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齐白石《丹桂双兔》

其实在文学作品中,兔子也经常会被人喻为明月,金乌西坠、玉兔东升说的就是月亮。

这幅图是齐白石罕见画兔题材的作品,他以兔及中秋时节的桂花,来表现中秋时节的特色,作品构图错落有致,墨色酣畅,叶脉与怒放的桂花相映成趣,意在营造一种中秋雅趣。

▲张大千《嫦娥》

有兔子和桂花,中秋时节,自然也少不了嫦娥的身影。

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是中秋民间艺术最流行的题材,著名画家张大千便是嫦娥的忠实粉丝。1933年,他曾创作水墨纸本的《嫦娥奔月》,两年后,他又创作可《嫦娥》。月桂树下的嫦娥怀抱玉兔,神态安然,没有翻版古人样式,是张大千早期仕女人物之典型特色。

▲明代 文徵明《中庭步月图》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以文人月夜访谈为主题的创作并不少见,此图为代表作品之一。

画面表现了画家与来客小醉后于秋天庭院中赏月话旧的雅会,寂静而明亮的月光,携无限情思,于画面之上浮现,并赋予中国画以新的图像内涵,与现实生活很近的亲切和悠闲。这也反映了当时士人高雅的生活情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明中晚期,苏州地区发达的经济、市民阶层的兴起、相对宽松的社会氛围,让文士的生活愈加清雅而闲适,园林、家居等意象成为此时文人画自觉表现的主题。

▲明代 杜堇《祭月图》

这幅《祭月图》描述的是中秋夜人们面月设祭案,案呈月饼、月果等圆形供品,对月拜祭的情景。

据了解,对大自然有着崇拜和敬畏之心的古人,在祭祀天地、鬼神等活动中,不敢怠慢月神,于是就有了祭月仪式,意在消灾祈福。在周代,祭月成为完备的礼仪制度中重要的一项,并称祭月为夕月。

▲宋代 马远《月下把杯图》

这幅作品体现了马远山水画独特的风格:变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山水画为“截取式山水”,取边角小景,小中见大,被世人称为称“马一角”,虽非大山大水,却意象精微,韵味悠远,体现了马远在两宋山水画风转变上所做出的贡献。

这件作品笔力劲利硬朗,构图简洁有力,画面右上题诗“相逢幸遇佳时节,月下花前且把杯”,其后亦有楷书“人能无着便无愁,万境相侵一笑休。岂但中秋堪宴赏,凉天佳月即中秋”。

河南省书画收藏协会主席胡聚堂告诉大河报·大和客户端记者,总的来说,以中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并不算很多。尽管中秋是家人们团聚的时节,但在画家眼里,中秋更是寄托着一种思念之情,这从广寒宫的月桂玉兔嫦娥就能看出来。

“从古至今,书画题材大多以喜庆为主,而中秋却略带着丝丝哀伤,因此中秋题材的画作并不是很多,就连拍卖会上也比较少见。”胡聚堂说。

来源:大河客户端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