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月圆花好风正轻,最团圆夜是中秋

2020-10-02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

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日子

也是最美的中秋节

那些漂泊在各方的人们

也许正翻山越岭只为回到故乡

只为那一刻的月下团聚

今夜,月明人相望

愿大家中秋喜乐

幸福安康

最团圆夜是中秋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这一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

中秋,还有多个名字,因这个节日在秋季的八月,所以又称“八月节”“八月会”;又因有祈求团圆的信仰,所以称“团圆节”;因为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亮”进行,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这一节日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深厚情感。对于中国人来说,过中秋不仅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盼望家人团圆、祈求安康的精神寄托。

如今,许多人离开家乡在外拼搏,而假期越来越短,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又到一年中秋日,又是一年团圆时,时光不等人,当下与亲友相聚的月夜光景,都需我们倍加珍惜!

秋报丰收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正是农作物成熟丰收的时节。古人春天播种时,要祭祀土地神以祈求保佑丰收,叫做“春祈”;秋天收获后,还要祭祀土地神以感谢神灵佑护,同时祭祀谷神以报告丰收,这叫做“秋报”。

中秋节的一个源头就是“秋报”的遗俗,所以中秋节也被称作“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就在这个时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描写:个个粮仓都装满了粮食,妇女孩子喜气洋洋,然后宰杀一头长着弯弯双角的黑唇大黄牛,用来祭祀土地神和谷神。

庆祝丰收之外,有的地方还有“偷秋”的风俗,就是在中秋夜里去别人的田地里偷瓜果,主要是南瓜,偷来后放在床上,祈求来年“结瓜生籽(子)”。

中秋节与科举也有着联系,我国自隋唐设立“科举制”以来,开科取士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或“蟾宫折桂”。

中秋望月

天上月圆,地上人圆,“花好月圆人团聚”,这是中国人最向往的人间美景。看着天上的圆月,就自然联想到人间的团圆。

《帝京景物略》记载,“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这一天,已经结婚的女儿一定要返回夫家,以喻团圆之意,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无论平时亲人是否分隔两地,但只要这一天,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人们就会感到格外的满足与欢畅。

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中,天人合一信仰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中国古人相信,天上的某种现象印证着人世间的某种现象,二者遥相呼应。月亮的阴晴圆缺,恰好契合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和人生际遇,因此当天空高高悬挂一轮圆月的时候,人们满心祈望人世间的一切都美满如意。

“圆”代表了圆满、周全和完备。对“圆”的期待就意味着天地万物都呈现出一种圆满美好的和谐状态。在这样的心理期待中,八月十五的月亮作为一年之中最圆满的时刻,就特别令中国人感到满意和满足。

中秋圆月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共同期许——团圆与和谐:生活安定,事业和顺,家庭和美,天下和平。

中秋拜月

中秋有“祭月”和“拜月”的习俗。“祭月”是上古的仪式,与对月亮神的崇拜相关,早在夏商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礼记 祭法》中说“夜明,祭月也”。

如果说“祭月”是一种国家的祭祀仪式,“拜月”则更民间化,这种风俗源于北宋京师。中秋夜,满城人家都要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拜月时一般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或对明月或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帝京景物略》记载,“八月十五日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入莲花。”

民间由祭月神逐渐衍伸出女孩子“拜月”的习俗:相传古代齐国有个丑女叫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德行被选入宫中,但一直未获得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争相拜月,期盼能“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嚼月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必食之品,月饼原本是祭月时供品的一种,后成为民间互相馈赠的礼品。《西湖游览志》称:“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则团圆之意。”沈榜《宛署杂记》中“八月馈月饼”条的“注”解释说:“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之数百钱者。”苏轼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来赞誉月饼。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据说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在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传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的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随口说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民间则传说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元朝初年,元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高压政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看到里面藏着纸条,于是纷纷起义反抗,此为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传说之一。

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月饼:“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中秋吃月饼,皎洁的明月,被收拢成手心上的圆饼,将它吞进嘴里,仿佛将最温柔的月光与祝愿都收藏于心。

中秋神话

民间中秋赏月约始于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颇为盛行,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文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寄怀,伤感别离,“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但在民间,中秋则是一个世俗欢愉的节日,明代《江南志书》记载:“常熟县八月望日,游人操舟集湖桥望月。”

“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中秋,天空洁净,是赏月的最佳时节。此时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月饼,欣赏皎洁的圆月,必会谈起那美丽的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

嫦 娥 奔 月

“嫦娥奔月”,最早记载见于战国末期的《归藏》:“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西汉的《淮南子》有更为详细的记载,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这件事惊动了后羿,他登上昆仑山顶,一气射下了九个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其到昆仑山访友求道,遇到西王母,向她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不料这药却被后羿妻子嫦娥偷吃了,其飞落到月亮成了仙。

后羿知道后悲痛欲绝,仰望夜空呼唤爱妻,这时他发现,月亮格外皎洁明亮,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嫦娥祈求吉祥。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在民间,“嫦娥奔月”还有另一种说法:嫦娥是在受到后羿弟子逢蒙的威胁后才服药飞升的。

东汉张衡的《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但在民间,老百姓更愿意接受“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的故事受到了历代文人的歌咏,唐人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鲁迅在小说《奔月》中则重写了这一古代神话,赋予了其现代意义。

吴 刚 伐 桂

“吴刚伐桂”的故事,最早见于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传说广寒宫前有一株桂树,高达五百丈。汉朝有一位西河人吴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地砍下去。

李白有诗云“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毛泽东《蝶恋花》一词则有“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之句。

玉 兔 捣 药

相传月亮中有一只兔子,其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早在春秋时便有了关于月中玉兔的传说,屈原的《天问》中有“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之句,其中“菟”就是白兔,晋朝傅玄在《拟天问》中也提到:“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关于玉兔的来历,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有三位神仙化身为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济老人,但只有兔子什么都没有,后来兔子告诉老人“你们吃我吧”,就往烈火中跳了进去,神仙们大受感动,于是将兔子送到了广寒宫成了玉兔;一说是兔仙不忍嫦娥一人在广寒宫寂寞度日,便让自己最小的女儿进了月宫去陪伴嫦娥;另一说为玉兔就是嫦娥的化身,嫦娥奔月后,触犯了玉帝的旨意,于是他将嫦娥变成白兔,每到月圆时,就要玉兔在月宫为天神捣药以示惩戒。此后,古人写诗作词,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贾岛《赠智朗禅师》诗:“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辛弃疾《满江红 中秋》“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

美丽的传说,为中秋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在轻盈的月光下,人们遥望夜空,似乎可以看到月宫中的嫦娥、吴刚、玉兔与桂树。

今日,或许我们已经不再拜月祭月,

可我们依旧希望在这个中秋夜,

和家人一起吃一口月饼,

一起聊天,一起思念

一起望一望天上的明月。

今日中秋佳节,

愿大家都能开心快乐。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