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古迹探真”明十三陵唯一开放地宫的定陵究竟是什么样的

2020-10-01

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雅各布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位于北京昌平区,为十三陵之一,北倚大峪山,面对山峰浑圆的蟒山。地面建筑的总布局,呈前方后圆形,含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

营建时间

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动工,历时6年完成,共耗用白银八百万两。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位皇后(孝端显皇后、孝靖皇后)。

主要建筑

定陵的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是明十三陵中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

沧桑历史

定陵建成时皇帝只有28岁,直到1620年陵墓才正式启用,该陵墓整整闲置达30年之久。定陵是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成祖长陵、世宗永陵、神宗定陵),完全仿照他的祖父世宗的永陵建造。它的地面建筑共18万平方米,前有宽阔院落三进,后有高大宝城一座。陵正门前方是三卒汉白玉石桥。过了桥是高大的碑亭。亭周围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监等建筑物300多间。再往后就是陵园最外面的围墙——外罗城(围墙外的围墙,由明世宗开始,由于明神宗建陵时仿照世宗所以有外罗墙)。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昌平,定陵地上木构建筑大部分被焚毁。同年清兵入关,陵园再遭破坏。

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修葺时,祾恩门、祾恩殿被缩小规制重建,但民国年间再次被焚。陵园建筑中只有宝城、明楼、重门和陵垣始终未遭严重破坏。

文物发掘

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发掘定陵,1957年打开地下宫殿,出土文物近3000件,还有一些为皇帝专用的铠甲、腰刀和弓箭。在棺椁中发现的金冠,需用150根细如丝发的金线,经非常复杂的工艺才能制作完成,这说明明朝的手工业者已掌握了高超的贵重金属制作工艺。定陵中还发现了4顶皇后戴的龙凤冠,用黄金、翡翠、珍珠和宝石编织而成,其中一顶镶嵌着3500颗珍珠和各色宝石195块。

孝端皇后:六龙三凤冠

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

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

孝靖皇后:三龙二凤冠

定陵中出土最多的是丝织品。整匹的丝织品在出土时依然色彩艳丽。出土的衮服采用中国传统的缂丝工艺织造而成,据说即使是最熟练的织匠,要织完这件衮服,也需要10年的时间。随葬品里的皇后穿用的袍衫,采用的是复杂的刺绣工艺,整个袍衫总计使用了4种昂贵的丝线和11种不同的刺绣方法才全部完成。

定陵出土·黄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复制)

定陵出土·孝靖皇后洒线绣百子衣(复制)

定陵共出土酒器50余件,种类齐全,制作精美,件件都堪称巧夺天工。其中,几件金玉结合的酒器特别引人注目。

1959年10月1日,在定陵原址建立的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郭沫若同志题写馆名“定陵博物馆”。定陵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全部是地宫的出土文物,并有“定陵出土文物陈列”,用于介绍定陵的概况、地宫的发掘过程以及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后的随葬器物。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