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小重山》: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林樰熳,不爱集注,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读诗。欢迎一起走进词人的性灵世界。)
有人说,世界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也有人说,真正的久别重逢是隐忍的相思和漫长的等待。
而这种心情,就像那破晓的早春,是数九寒天的冰雪中淬出的一抹嫣红。
1
小重山
李清照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春天光临了长门,门外芳草青青。
红梅刚破了个朵儿,还未张开身形。
取一块碧云茶,把它碾成玉屑晶莹,
想留住好梦,却一不小心逗起一杯春色盈盈。
锦簇花影掩映着重门,雕花的疏帘笼起淡月黄昏。好一个良辰美景!
可叹这两年竟几度辜负,而今终于归来,我要好好珍惜这个春。
长门的故事要追溯到遥远的汉朝。儿时的汉武帝喜欢了表姐陈阿娇,许诺日后将筑成金屋以藏娇,后来诺言兑现,阿娇做了皇后,可惜很快又因妒忌被废进了长门,所以,长门成了冷落的代名词。
而今,连冷落了的长门都春意盈盈,怕是春风也已度过了玉门。起拍的一句神来之笔,点出了春天的时令,点出了春天的生机,更点出词人欣喜的心情。
从上阙到下阙,词人用了点染的方法来勾勒这幅春景妙图:
上阙描摹极小的东西,选用极可爱的动词,“红梅些子破,绿茶惊起春,”春意在词人灵巧的笔尖舞动,字里行间跳跃着快乐的音符。
下阙则宕开一笔,,由骨朵写到花影,从疏帘写到淡月,生机渐渐铺开,就如水珠漾出毂纹,独奏汇成协奏,春意,更深了
然而,这么美妙的春色,她却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好好关注,好好享受了。著意过今春,一切都该重新开始,所有的愿望在“著意”二字上得到落实。
2
1103后,李清照遭受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创。
父亲在政途上的失利,公公在人情上的冷漠,都给她上了一堂人生大课。那时,丈夫赵明诚只是一个太学院的学生,年轻的新婚夫妻在生活上并没有自主和自由。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曾经回忆过他们新婚时的生活。
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金石录》后序
都是小事,读来两小无猜,纯真甜蜜,但是也可以约略看出他们日常生活上对于长辈的依赖,经济和主权上均无法独立的事实。
1104年,在朝廷通告的干预下,被判定不得与宗室通婚的元祐奸党的子女李清照独自回到了原籍,纵有千般不舍,万般不愿,他们年轻的肩膀谁都担不起忤逆的责任。
此后的两年三度,李赵二人咫尺天涯,被幽居在原籍的李清照像一只离群索居的孤雁,第一次感到了真正的涩苦滋味。
3
诚然,两年三度,春依然绽放着那个春,秋依然萧瑟着那个秋。只是在词人的眼里,良辰美景,形同虚设而已。
所以,林黛玉说:“人说道,大观园,四季如春,我眼中,却只是,一座愁城。”
什么样的目光就能照见什么样的风光。
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这是1104年明水老家的那树梅花,无论词人多么了无情绪,她依然没心没肺地开了半个枝头。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它们意态大千,浓香四溢,和蜷缩在窗格里的愁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么,看在它这么热闹的面子上,就勉强来几盅小酒吧,“未必明朝风不起”,谁也保不定明天会不会寒风乍起,美好的风姿会不会长存。
众所周知,李清照平生最爱梅花。她的笔下,立着各种各样的梅花,有冰雪的、风雨的;有月下的、鬓上的;有伤怀的,寄远的,真正的一生知己在梅花。
而这是她赏得最勉为其难,最心不在焉的一丛梅花,赏出了生命的短暂,赏出了青春的孤寂,赏出了人间的无常……因为,赏花的同伴不在身边。
4
1106年,命运的陀螺转了个大圆盘。
蔡京下台,元祐党人解放,他们一家重归了原籍。隐忍的相思和漫长的等待终将在宽厚的臂弯里得到兑现。
所以,明水到汴京的这一路啊,整个春天都绽开了温暖的笑脸。
而词人最爱的梅花,用最初始的颜色,俏皮着等着她共享生命繁华。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车辙碌碌,扬起黄沙片片,在尘埃的尽头,有人正张开双臂,迎接他笑靥如花的娇妻。
归来也,著意过今春。莫负了,这韶华光阴,良辰美景!
(林樰熳,海角女子,幽僻好静,喜与古人作伴。业余常做三事:写诗、读诗、说诗,愿我的文字能给您带来一丝清凉,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樰熳小阁自序
樰熳者,海角女子也。因爱六出清冷曼妙之态,又补五行失木缺火之白,故名之也。数十年浮尘碌碌,并无建树。唯性乖行僻,嗜书眈诗,竟成惯性。
今欲再辟清虚,重理竹素,寄闲眸于江湖,锁光阴于文字,故造此虚楼幻阁,雾苑云台。若君有意,祈凌波微步,移来共酌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