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朝天门中心设计大师,AIA金奖得主,绝对震撼力作—《萨夫迪》
多年来,加拿大籍以色列裔摩西·萨夫迪的高产总是引来无数羡慕、议论与效仿。
怀抱着全面而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萨夫迪,50多年来一直是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领域中一个有远见的重量级人物。
1938年出生于以色列海法的他,早年随家人迁居加拿大。因为很早就意识到自己具有出色的空间想象力和利落的线条把控力,进入麦吉尔大学时,萨夫迪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建筑设计这个当时的新兴专业,并在1961年取得建筑学学位。
在1967年的世博会上,他将自己在麦吉尔大学读书时的论文加以应用和改编,实现了“栖息地67”这个主题,而“栖息地67”也成为了蒙特利尔的地标建筑。从此,萨夫迪开启了属于他的建筑大师之路。
“于我而言,设计过程似乎总是产生于一个在各种限制之间寻求平衡的环境之中。”
——摩西·萨夫迪
今天,我们就从萨夫迪不同时期的作品入手,来了解建筑大师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创造的建筑理想国!
01
栖息地1967
栖息地1967项目位于蒙特利尔的魁北克省,是1967年蒙特利尔王国博览会的展览主题。作为一栋示范性建筑,它开创了三维预制住宅单元的设计和建造。
整栋建筑使用了365个建设模块,建造了158套房屋。这些房屋的规格从约56平方米的一室套间到约167平方米的四室套间不等,总计15种不同的户型。
由于模块以层层向后错列的方式布局,每套房屋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屋顶花园,人们可以通过户外步行道进入每层的房屋,沿着步行道可以到达建筑内很多地方的娱乐场所。
综合建筑体垂直方向的流通由三座核心电梯承担。电梯每隔四层停一次,连接不同楼层的步行道。这些步行道贯穿了整个建筑项目,形成了连续的整体,通过步行道可以直接进入每套房屋。该项目同时为所有的住户提供了有遮挡的停车场以及额外的访客停车场。
该项目中,建筑所有的部分——包括模块单元、步行道以及核心电梯——都是建筑的承重构件。在2009年,栖息地67被加拿大政府认定为“国家文化遗产建筑”。
02
加拿大国家美术馆
加拿大美术馆用于展览和收藏加拿大最好的艺术藏品,其中包括约1.2万平方米的美术馆,以及教育项目、艺术品修复、艺术品储藏和行政功能设施。
在博物馆的设计上,萨夫迪以从过去丰富的经验中得出的游客们新馆的观赏顺序为基础,采用了将外向的公共空间同含蓄的画廊和冥想空间并置的设计方式。
项目反映了萨夫迪对空间与光线之间相互作用的特别关注。博物馆展览空间占据了两层,环绕着三座中庭进行布局,形成了一种易于理解的流动的连续性。
高层画廊通过传统天窗获得自然采光,底层画廊则由排列着反光聚酯薄膜的柄杆系统获得光照。这个系统能将自然光反射到博物馆深处。
整栋建筑外侧覆盖着产自魁北克省塔杜萨克的灰色和粉色花岗岩。玻璃柱廊和晶体结构的展馆将公共通道和集会空间包裹其中。
这些结构的透明性使博物馆在视觉上与城市的文化遗产连接在一起;它们的形状也将博物馆建筑与自然环境和周边渥太华的建筑联系起来。
03
考夫曼表演艺术中心
该项目位于密苏里州的堪萨斯城,由舞台剧院、音乐厅以及宴会厅构成,是城市和地区社交、教育、经济活力的催化剂。
建筑的外壳结构——一系列垂直波浪构成的弧形——构成了内设戏院舞台、音乐厅、实验剧场的北部建筑。这些元素顶部一起构成一个分段的,微微弯曲的结构,像是给建筑戴上了一顶王冠。
王冠顶部沿着光纤、金属和玻璃的环形曲面,向南呈弯曲状下降。屋顶与外表面倾斜弯曲的玻璃墙相互交叉,从内部的大厅可以看到城市南部的景观。
大厅屋顶悬浮玻璃产生的拉力与入口台阶处连接建筑的缆索相抵消。弯曲分段的北侧墙体外部覆盖着银色不锈钢,并由以酸蚀处理的垂直石灰色预制混凝土墙加以强调。
表演厅的不锈钢屋顶在大厅处变成了玻璃屋顶。在被玻璃环绕的大厅内可以看到天空和城市天际线上的无双景致。在夜晚时分,从外部来看,建筑的玻璃就像消失了一样,将被点亮的剧院外墙和内部公共区域的活动情况展现在人们眼前。
04
重庆朝天门中心
该项目坐落于著名的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是城市半岛顶端强大的多功能综合建筑。朝天门作为重要的古城门,是典礼仪式和商业贸易的重要场所。建筑项目令人回忆起行驶在江上的船帆,既象征着重庆过去的繁华贸易,也代表作为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城市之一快速发展的未来。
项目内侧的塔楼面向南方的立面居于朝天门广场轴线的正中心,形成了一系列直达地面的阶梯型花园。塔楼下方是一片广阔的公园,将从建筑立面上延伸下来的绿地同花园、水池以及公共通道紧密地连结在一起。
景观公园向北形成缓缓的坡度,将塔楼框架中的水景凸显得格外壮观,城市南部的景象也更加清晰可见。公园的水平下方是一座内含公共空间的裙楼,高五层,建有购物和文化设施以及陆运、水运枢纽。
中央塔楼在45层高的位置通过一道300米长的封闭玻璃温室结构相互连接,温室中是酒店的公共区域和娱乐设施,其中还包括一座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的观景平台。
05
中国国家美术馆
中国国家美术馆位于北京著名的文化轴心,萨夫迪参加设计大赛的方案采用了21世纪博物馆外放的表现形式:透明度、宜人性以及在城市中的可见性。
西立面在设计上借鉴了莫高窟
方案中的博物馆包括几道多层画廊,游客可以穿过一系列的膛室欣赏艺术佳作,就像是在存放着保存完好的绘画和雕塑作品的莫高窟中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穿行一般。
西侧立面透视图
博物馆由分级的线形公共环形阶梯构成。阶梯面向西面指向北京宏伟的轴线,并可看到湖泊与周边建筑结构。
穿过画廊之后,游客便会进入景观平台的巨大公共空间。这些设计均为匠心独运的传统中式山水园林——充满了植物、水和雕塑,为游客提供了悠远僻静之地。
巨大的屋顶从山顶朝着面向市区的城市之窗的方向西沉。屋顶与博物馆共同成为天际线上公共文化地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06
《萨夫迪》
2015年AIA金奖得主,绝对大师级的震撼力作!
本书收录了建筑大师摩西·萨夫迪从1964年在麦吉尔大学的建筑学论文和至今遍布世界各地的共计72个特色建筑项目,显示了他在结构和空间上的敏感性的演化过程。
从八个部分探讨萨夫迪的建筑主题和区域性,并附有丰富的细节图、原始草图、模型和令人震撼的摄影图片。对于探索城市设计、可持续性发展实践以及巨型规模人性化的问题有很大的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