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名为仿古创作,实则遵从内心,顾善有绘《山水册》

2020-09-22

南宋末年,松江府有一个童养媳叫黄道婆。她不堪忍受夫家的虐待,跑到了商船上,一路顺流而下到了海南岛。黄道婆在海南岛跟随黎族土著学习到了先进的纺织技术。几十年后,她重返家乡,带回来当时最新的棉纺机器。此后松江一带成为元朝的棉纺中心。元朝灭亡之后,松江依然繁华。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到了明朝末年,这里出现了一个文人画派,叫“松江画派”。松江画派中的领袖人物是董其昌,他在学习绘画过程中,受前辈名家影响很大,于是他极力倡导在前朝作品中汲取养分。

松江画派中有一个不太出名的画家叫顾善有。他的作品设色清丽、画风恬淡,追求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这套《山水册》是顾善有的作品,临仿了宋元两朝多位名家的画风。他画这套册页时,采用了色墨并重的形式,让作品看上去很有亲切感。松江作为商业繁华之地,画家居住在此,不至于饿死。但若想要靠画画过上幸福生活,必须要考虑作品的通俗性。

从这套册页的风格来看,顾善有在松江一定“饿不死”,但是按照标准的文人审美,他也不会有太大的知名度。明代文人比较“固执”,看看明末的文人组织,无论是东林党还是复社,他们都喜欢标榜清正。元代倪瓒的作品才符合他们的人设,顾善有的这套册页一看就不是给他们画的。这个现象说明了很多画家在创作中的矛盾,要吃饱饭还是只要艺术。顾善有应该是个聪明的人,他先吃饱饭,再去追求艺术。

他抓住了很多人附庸风雅的喜好,以仿古为名,借用民间绘画的手法,画出雅俗共赏的作品。他的创作宗旨是力求作品被市场接受。他的画中没有牢骚、没有忧愤、没有孤傲,只有唯美恬淡的景色。这套《山水册》在创作理念上已经有些与众不同了。当然了,深受欢迎和艺术性是两码事,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错误地认为曲高和寡、阳春白雪才是大雅。殊不知,雅到极致无人能懂,距离灭亡就不远了。

顾善有运用他的聪明才智,画大家都能接受的山水。从这一点看,他的创作甚至带有进步意义。画家需要生活,比如明四家之中的仇英就长期接受富商的供养,专心搞创作。顾善有的创作经历想必和仇英有些类似。

他在临仿吴镇、倪瓒的作品时,选用了他们二人标志性的构图。或用浅绛、或用淡彩,画出来的山水既雅致又漂亮。这样带有装饰性风格的作品,对清初画家影响很大。也许有人会说,顾善有的作品只有技法,缺少文人意趣。那也可以反问一句,难道只有衣食不周才是古代画家的唯一选择吗。当然不是了,艺术的风格可以多种多样,只要创作态度认真就是好作品。

看着这些漂亮的山水册页,你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