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教师节将至,古代的教师节是如何演变的?历朝历代有什么讲究?

2020-09-10

教师节,顾名思义是广大老师的节日,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老师,在今年9月10日都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属于自己的节日。

实际上在古代社会中,根本没有固定的教师节,直到1985年9月10日,中国第一个教师节才被正式确立。

但由于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对于教师这一职业都十分尊敬。被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位老师。

因为是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观点,也是他第一个站出来倡导“私学”,这样才让普通平民也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在西周时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资格坐在教室中接受教育,并且还曾一度被称为贵族教育。

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平民子弟,根本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资格。但是当孔子倡导的私学大行其道时,天下读书人便开始多了起来。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所谓的教师节,其实也是为了纪念孔子而设立的。不过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古代社会根本没有固定日期教师节。

但是会在“三节两寿”之时,为教授自己知识的老师送上礼物。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曾有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师说》。

他在这篇文章中,他阐述了教师的重要性,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至此开始人们开始重视老师的作用,并且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专门设立了教师节。

第一、古代“教师节”的演变

在古代社会,虽然人们都比较重视教育,并且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但是却没有为老师设立一个节日。

但由于尊师重道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所以人们会在一些传统节日时,携带礼物去探望自己的老师,主要是想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比如大家熟知的清明节、端午节,以及夏至、七夕、七月望、十月朔等时令节日时,学生们便会单独或在家长陪伴下,兼具老师的住所为其赠礼。

当然,虽然古代并没有固定的教师节,但是对“三节两寿”的重视程度,却远远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三节两寿”,出自清人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三节两寿,孝敬上司的钱,虽不敢任情减少,然而总是照着前任移交过来的簿子送的。”。

所谓“三节”指的是端午节、中秋节、年节,而“两寿”则是孔子诞辰、塾师生日。

从这一点其实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虽然在当时社会并没有教师节一说,但是人们在尊师重道思想的驱使下,会在一些传统佳节探望老师。

尤其是孔子诞辰、以及老师生日时,学生们更是会均各加送束脩一月。

据《礼记·少仪》郑玄注解,“束脩”一般指十条干肉。也就是说在“三节两寿”之时,学生们都会给老师送干肉,而且最低标准是十条并且连送一个月。

据说孔子向学生们收的学费中,就有干肉以及银钱。后来随着时代变迁,“三节两寿”开始泛指节日和生辰。

也就是说教师这个职业备受尊重,因为作为传道解惑的关键人物,他们不仅可以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困惑和烦恼。

第二、不同朝代“教师节”的福利

可以说从周代时期开始,就已经出现了所谓的教师节。并且老师不仅会在教师节中,收到大多数学生送来的礼物,而且还会收到来自政府机关的福利。

比如,汉代已经出现了固定的学校,而孔子诞辰则变成了“法定”教师节。皇帝不仅会邀请优秀教师入宫吟诗享乐,还会与群臣一同祭祀孔子;

到了唐宋时期除了会举办祭孔仪式之外,还会选择优秀教师发放奖金,据说最高可获500两赏银,相当于几千元人民币的价值。

到了清朝时期,“教师节”更为隆重,各个书院、学府的教师薪,不仅会加薪升职而且最高可授予八品官职。

按照现在的行政级别来看,至少也是个正科级或副科级。最重要的是还会按资历、工作表现,为优秀教师发奖金。

结 语

不同时代的教师节都有不一样的特色,虽然在古代社会并没有固定的教师节,但是在“三节两寿”时无论是学生,还是政府都会给老师过节日。

当时社会中的老师不仅会获得大量礼物,最重要的是还有升官发财的机会。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