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情系教育——长沙市优秀校长、优秀教师访谈丨叶双秋:教育,如“梅”般美好

2020-09-09

情系教育——长沙市优秀校长、优秀教师访谈

叶双秋:教育,如“梅”般美好

文/余娅 金剑 图/白洁 统筹/黄珺 王亮

周梅的冬天,是叶双秋的最爱。

因为有梅。

五年前,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建校伊始,叶双秋被委以重任,成为这所新学校的校长。那一年,学校从一片黄土地上拔节而起,叶双秋带来367株稚嫩的梅花树,在钢筋水泥的建筑物里添上了一抹生机,亦在学生的心头刻下了梅的图腾。

五年过去,又一个冬天即将来临,站在周南梅溪湖中学的校园里,叶双秋的两鬓略显斑白,他望着眼前这片校园,繁盛的梅花树掩映着孩子们的笑脸,让人激动,更让人宁静。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在叶双秋身上,我们能看到“梅”的品质。一如周南梅溪湖中学五年的成长,如“梅”般美好。

做一位以“梅”为师的校长

五十六岁的叶双秋,在教育一线已经奋战了三十多个年头。

聊起过往的经历,叶双秋习惯用那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来开头。他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小时候家里条件艰苦,叶双秋小小年纪就明白“读书是唯一出路”的道理。上初中时,因为学校离家很远,他天不亮就得起床做早饭,常常是一碗酱油拌饭配上腌菜,伴着梦想吃进肚里。

“我从小就希望当一名老师。”叶双秋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平时老师会让他辅导班上同学的功课,他就像小老师一样,耐心地为小伙伴讲解难题。“你真厉害!”“你讲得真好!”在小伙伴们的赞叹声中,叶双秋真切地感受到“教师”这份职业的了不起。当老师,不仅能够帮助别人进步,而且很有成就感。后来,叶双秋考上了常德师专,19岁时,他如愿成为了一名数学教师。

站上讲台的第一个月,叶双秋只拿到了27元钱的工资,自己都不够花,还要省下来供弟弟妹妹读书。艰苦的现实,却让叶双秋看到了旁人看不到的风景。“‘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的种种挑战,就好像寒冬的风雪,梅花能够傲雪绽放,为什么我不可以呢?”

叶双秋的人生,似乎一直充满着这样的正能量。

叶双秋勉励自己,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促进专业成长。各种类型的书籍他都喜欢看,尤其是关于教育改革的书,他孜孜不倦地读了许多。早在湖南新高考改革方案文件下发两年前,叶双秋就广泛阅读了关于学校改革、新高考改革、选科走班等教育改革的相关书籍,后续又带领学校骨干教师走进率先试行新高考的浙江省,深入新高考改革的学校,学习学校的先进经验与做法。2018年起,叶双秋组织教师共同研究制定周南梅溪湖中学新高考改革方案,为选科走班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并邀请专业团队进行科学周密的课程设计。2019年4月,湖南新高考改革方案实行的第一时间,周南梅溪湖中学新高考选科走班全面启动,在全省率先把选择权交到学生手中。 “只有下好先手棋,领先一步,才有可能步步领先。”校长叶双秋认为只有率先试水新高考,启动全员选科走班,才能掌握主动权,以奋进的姿态,倒逼学生“小鬼”当家,倒逼教师产生“危机感”,倒逼学校重构“育人生态”,让学生、教师、学校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负责。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这是叶双秋的人生态度。

从教以来,他多次获得“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校长”“德育工作先进个人”“课题管理先进个人”“‘圆梦’教育科研带头人”等30多项荣誉,主持《“乐学有才”理念下中小学立体拓展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中学卫星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梅文化”引领学校德育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等省、国家级课题10多项,主编或参编《初中数学教学达标设计》《高中数学知识辨析与技能训练》《乡土文化撷英》及《为“世界公民”的人生奠基》等10余本著作。

2014年,叶双秋履新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这所全新的学校位于长沙西郊,远离都市的繁华,也少了都市的喧嚣。叶双秋将“勤朴、诚善、谦雅、弘毅”八个大字刻在校门口,撸起袖子,在知天命之年,开启了他的新征程。

建一所与“梅”为邻的学校

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14岁的万芷萌告诉我们,选择来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就读,是因为“学校太美了”。这里有山,推开教室的窗户,千年岳麓山近在眼前;这里有水,波光粼粼的梅溪湖吹来清凉的风;这里还有令人津津乐道的梅,百花凋零的冬天,学校300多株怒放的梅,是独有的美好景致。

“让每一个来求学的孩子,都拥有梅的品质、溪的情趣、湖的胸怀。”谈及育人目标,叶双秋十分笃定,“一所新学校的开启,首先是文化的开启。”早在学校建校之初,叶双秋就借助梅溪湖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环境,创设了以“梅”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选择“梅”,不仅因为学校坐落于梅溪湖畔,还因为梅的品格独树一帜。“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梅是君子的化身,象征着高洁、坚强、谦虚等美好的品质,我希望学校的学生与梅一起成长,在梅的氛围中浸润身心,成为像梅一样美好的少年。”

文化先要外化于形,后能内化于心。于是,我们可看到,梅树的铁虬银枝在校园里随处可见,梅文化深深烙进了学校的环境建设中:入校的一方鉴池,映出梅疏影横斜的身姿;学校的三栋教学楼,命名为听梅楼、赏梅楼、品梅楼;两栋宿舍取名松竹居、梅兰阁……叶双秋希望学生与梅为邻,“学生在听梅楼上课,穿过绘着梅花图的走廊过道,回到梅兰阁休息,一天的学习生活,都充满了诗意”。

在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每年最盛大的节日莫过于12月的梅花节。寒冬时节,梅花怒放,学校以“梅”为题,举行十大活动:汉字听写大赛名为“落雪听梅”,声乐舞蹈大赛名为“邀雪赏梅”,课本剧比赛被唤作“踏雪绘梅”,通过“群芳赞梅”点评环节,梅花节的最高奖项“梅花奖”脱颖而出……

应了那句“近朱者赤”的老话,“梅”文化将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的学子塑造成了谦谦君子,学生们言谈举止自成风范,“梅”成了学校独有的文化品牌,更成为了学校的校本课程,塑造着“周梅人”共同的价值理念。

2017年11月,校长叶双秋远赴天津,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各实验学校文化建设现场会上以《学校管理的新视角——周南梅溪湖“梅文化”养成记》为题作学术交流。“梅”文跨过长江,影响和感染着更多的教育人。

领一群以“梅”育人的教师

9月,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的课堂上,老师们已经拿出了最佳状态。李欢老师的课让同学们铭记“历史是什么”,廖倩霞老师与同学们一起捕捉朱自清《春》的脚步,李素云老师带领同学们探究生物的特征……新学期就在老师们饱含热情的“第一课”里开始了。

如果你细心,不难发现人群中校长叶双秋的身影,他和学校的领导班子一起,拿着笔记本,正端坐在教室的后排认真听课。每个学期的第一堂课,叶双秋从来不会缺席,推门听课成了他的开学“第一课”:看看老师们准备得怎么样,瞧瞧学生的状态好不好,用庖丁解牛的姿态解剖课堂……叶双秋说:“坐在学生的位置,对课堂才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一线教书多年的叶双秋明白,教师的舞台在课堂,教育的生命在课堂,抓住课堂,就抓住了教师成长的关键。在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叶双秋把教师的专业成长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学校每学期都有教学主题活动月,每个星期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老师们聚在一起集体备课。学校经常组织听课、评课、磨课,开展教学比武,老师们通过相互切磋,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教学相长,像梅花一样甘于沉淀,耐得住寂寞,才能收获盛开的精彩。办学第五年,学校现有在职教师229名,其中特级教师1名,正高级教师1名,学校硕士学历教师42名。叶双秋校长被评为长沙市首批中小学名校长,并有7名教师荣获长沙市卓越教师称号。老师们在教学、科研领域求真务实、斩获佳绩,课程送教、教学比武、一师一优课,在省市及全国各项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成为各学科领域的引领和示范者。过去五年,教师127人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戴启迪、王佐、肖荷花、戴欢、何园竹等34名教师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拔得头筹。

老师为学生奉上了精彩的课堂,献出了关心和爱,也收获了孩子们真挚的情感。今年教师节,学校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起了一次“毕业后的我,有话想对您说……”活动,收获了无数感动。

学生潘雨薇写道:“亲爱的左旭艳老师,喜欢您上课时的温柔耐心,一手大气漂亮的板书让我们记忆深刻。那个夏天,有您默默的守护,让我们更加有底气奔赴考场。”

学生鄢兰懿记得:“姚灿老师是我们高中生活的快乐源泉。她思维跳跃,上课时讲着讲着自己先笑了,我们听着她想起来的故事也笑了。她又风趣又严谨认真,高三的时候两块大黑板总是写满了她一条一条总结的知识点。”

廖宇妍回忆:“刘谷黄老师很可爱,常常走在路上,能听到他非常热情地高喊出自己的名字,每次回学校拜访刘老师,他总会有力地握住我的手,用他苍劲的声音说道:‘诶,您回来啦!’”

……

育一批如“梅”绽放的学生

“梅花捎来春消息,出湘入湖青云起,一脉濂溪麓山下,清香谁不识?江山文章诗卷里,青葱年华当珍惜,不与百花争艳丽,中流把水击……”周一的早晨,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的校园里,悠扬的校歌久久回荡。

叶双秋说,他特别喜欢“青葱年华当珍惜,不与百花争艳丽,中流把水击”这一句,学生不能把眼界囿于校园,他们应该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发现自我,而学校,就是他们的坚强后盾。

叶双秋讲起几位周梅学子的故事。

三岁时失去父亲的吴谦,是学校初二年级九班的学生。吴谦幼年失怙,长兄患有残疾,他早早地和母亲一起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寒暑假,吴谦勤工俭学,捡拾废品换取生活费,或者回到家乡帮爷爷奶奶干农活。他是家人的精神支柱,是同学眼中的侠义少年,2019年,品学兼优的吴谦当选长沙第五届市道德模范,学校成立了“美德少年工作室”,由吴谦担任首席名学生。在叶双秋看来,“吴谦的故事,诠释了周梅人的坚忍不拔,这样的典型最鲜活,也最有感召力”。

成立名学生工作室,吴谦并非个例。在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为表现突出、有领袖风范的学生成立工作室,已经成为传统。早在几年前,初中女生文加质就因为“护鸟”成为网络红人。近到长沙市内的湿地、湖泊,远到云南、新疆甚至泰国、柬埔寨,文加质观察记录了近300种鸟类,是学生中知鸟识鸟护鸟的专家级人物。2016年5月,学校成立了湖南省首个中学生工作室——“文加质观鸟护鸟工作室”,让学校的观鸟护鸟工作有了牵头人。

两年前,高三学生温馨因为科技创新引来关注,17岁的温馨进入高中后,凭借各项创新,获得了12项比赛的大奖,多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为了鼓励温馨的研究创新,2017年5月,学校成立了第二个学生工作室——“温馨科技创新工作室”。

学校的名学生工作室由学生自己打理,选择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为共同的志趣而努力。叶双秋把自主权交给孩子,让他们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梅花报春,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唤来了百花齐放。这正是叶双秋的使命——“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让每一学生都拥有幸福的未来。”

教育,如“梅”般美好。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