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文化周末版:知了帖
【边写边画】
作者:王祥夫
古埃及的蜣螂和中国古时的蝉,都是神秘得了不得的昆虫。它们的存在,仿佛都与人的生死有关,所以人们要口含或在身上佩戴了它们才肯去另一个世界。
红叶秋蝉(中国画) 王祥夫
蝉的俗名要比蜣螂的好听一些,叫“知了”,而蜣螂在我们的民间被叫做“屎壳螂”,这三个字要是让古埃及人听了肯定会生气,会觉得是对他们的一种冒犯。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把屎壳螂当作护身符。屎壳螂也会飞,“咛”的一声飞起来,但好像总是飞不太远,而且它们总是出现在一大摊一大摊的牛粪旁边,不是一只两只,是许多,在牛粪里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像极民间的赶集。蜣螂的绝活儿是头朝下两条大腿朝后滚动粪球,纷纷地滚着,纷纷地四散而去。
有人吃知了,却没人吃屎壳螂。知了不但能吃,还上得席面,请客吃饭上一盘没人会说不对,两个朋友喝酒,来一盘就像吃花生米那样吃起来也不错。有人讨厌知了叫,嫌它吵,我却喜欢。夏日将睡未睡之时,窗外知了密集的叫声朦朦胧胧,让人觉得外边是在下着白亮急骤的猛雨。许多昆虫都要脱壳,只有脱掉一层壳才会变为成虫,而唯有知了脱的壳完整,完完整整的一个壳伏在树枝上,你远远看会以为是一只蝉待在那里。古人的“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就是“金蝉脱壳”。中药店把蝉脱掉的壳叫蝉蜕,蝉蜕可以散风除热,嗓子疼,眼睛看不清的病症往往要用到它。画家画蝉蜕,只用赭石,深深浅浅画出来,颇不难看。
古人认为蝉之生性高洁,在其脱壳成为成虫之前,它一直生活在污泥浊水之中,一旦脱壳化为蝉,便飞到高高的树上,据说从此只饮露水,只此一点,令古人十分推崇,并且以蝉的羽化比喻人之重生。如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寓精神不死,可以再生复活。又把蝉佩于身上表示高洁。因此,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玉蝉分三种:一是佩蝉,顶端有孔;二是冠蝉,比较小,用于帽饰;三是含蝉,放在逝者口中,不过一寸余长,刀法简单没有穿孔。含蝉佩蝉之风以战国时期为盛,汉之后渐渐式微,汉八刀的玉蝉简洁大气,边缘之锋利,可当刀子使。
蝉的名字很多,“鸣蜩”“马蜩”“蟧”“鸣蝉”“秋蝉”“蜘蟟”“蚱蟟”,而我们的民间只叫它“知了”,大概因为它的叫声是一连串的“知了知了知了知了”。能叫的蝉都是雄性,雌蝉从不开口。昆虫的世界里,寿命最长的蝉是“十七年蝉”,记得日本作家岛崎藤村写过关于它的文章。这种蝉只生活在北美洲,它们在地底下整整蛰伏17年始出,尔后附上树枝蜕皮,然后交配。雄蝉交配后即死去,母蝉于产卵后亦死掉。科学家解释,十七年蝉形成这样奇特的生活方式,为的是避免天敌的侵害并安全延续种群,因而演化出一个漫长而隐秘的生命周期。
吾乡西边的山上出碧绿之小蝉,只比蜂子大不了多少,捉一只放在两手中握住,叫声只作“吱吱吱吱”,且让人手心发痒,一旦放开,“吱”的一声,转眼不知所终。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04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