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很有气势的一首词,一开头就不同凡响,令人热血沸腾!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后,“悲”就成了文人心中的一种主流情绪,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而除了“悲秋”,文人还常常因为春光的逝去、生命的短促,以及美好事物的难以留住,产生一种“伤春”的情绪。总之,伤春悲秋是古典诗词的主弦律。
但不得不说,古典诗词中也有大量充满雄心壮志,奔放豪迈的杰出作品。此类作品给人最大的感受,便是气势磅礴,意境壮阔,读后令人热血沸腾。譬如,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便是北宋词人苏轼很有气势的一首词。相信大家对于苏轼的这首词都不陌生,毕竟它可以说是苏轼所有豪放词中的代表作,尤其开头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就不同凡响,以一种属于苏轼的“狂”劲和豪兴,千百年来为人所称道,令人热血沸腾。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首先,我们便来看看它的开头“老夫聊发少年狂”,即老夫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需要注意的是,苏轼这里所说的少年,不单单是以年龄划分的某一类人群,主要是三国时期的少年英主孙权。它抒发的情感,是一位时年四十的“老人”,依然能够持有的杀敌报国的豪情。
而接下来的所有内容,便是紧紧围绕开头的这句“老夫聊发少年狂”而来。可以说苏轼纵情放笔,一个“狂”字贯穿了全词。如紧接着的“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的是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的是威武豪迈的气概。试着想象一下,苏轼左手牵着黄犬,右臂驾着苍鹰,随从千骑是“锦帽貂裘”,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即为了报达全城士民的盛意,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显然,这里苏轼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是为了突显自己的“狂”劲和豪兴。不过苏轼的“狂”劲和豪兴不是为了打猎,而是下片中重点描述的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它的下片。“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也就是说尽情畅饮过后,我的胸怀更加开阔,胆气更加豪壮,即便我此时头发微白,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其言外之意,就是说年龄不影响他上前线杀敌。所以紧接着便有了“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
据《史记·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郡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数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而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辩白后,文帝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而写这首词时的苏轼,政治处境也很不好,所以他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北宋边境遭遇到了辽国与西夏的侵犯。这点在最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有隐喻。当时北宋的西北方向就是西夏,而东北方向则是辽国。因此透过苏轼满弓射天狼的壮举,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爱国主义豪情。纵观苏轼的这首词,其实所表现的就是词人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气势恢宏的语言,读来令人热血沸腾。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