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唐诗中很冷门的一首诗,却蕴含人生哲理,值得一读再读

2020-08-13

众所周知,唐诗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文化风俗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唐诗里,我们感受着楼台烟雨的迷蒙、大漠孤烟的壮阔、长风破浪的豪情;体会着唐代大开大合的万千气象。然而,仅《全唐诗》收录的唐诗就多达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于是便有了一个问题,就是很难做到全数悉知。

所以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咏萤》,便是唐诗中很冷门的诗作之一。不过它的作者虞世南,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他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顾名思义,这首诗所歌咏的就是“萤”,也就是萤火虫。身为一首咏物诗,它的水平高超之处,便在于全诗咏“萤”,却无一个“萤“字”。

除此之外,虞世南在这首诗中还借物喻人,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表达了一种“物虽小而不碍其光华”的人生哲理。即一方面,表现出诗人恐不被赏识的担忧。另一方面,着重强调了诗人的风骨,纵然力量单薄,也要胸怀不凡,努力发光发热。也就是说,虞世南的这首《咏萤》,蕴含了积极向上的人生哲理。所以它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咏萤》

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首先,诗的前两句“的历(dí lì)流光小,飘飖(yáo)弱翅轻”,即萤火虫用灵巧的身躯,在黑夜里发出微弱光芒,用纤弱的翅膀,在黑夜里轻轻飘动。很显然,这里的“流光小”与“弱翅轻”,在写出了萤火虫飞翔之形、发光之态的同时,主要是衬托了萤火虫的弱小。也就是说,相对于大自然来说,它不过就是一只小小的飞虫,一个微不足道的生命。

同理,相对于整个唐代而已,虞世南也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渺小存在。然后,我们再来看诗的后两句“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即恐怕没有人认识自己,所以独自在黑夜里飞来飞去发出光明。如果大家远离钢筋水泥铸就的城市,去到乡村田野的话,就会发现萤火虫不甘默默无闻,不愿自暴自弃,在黑夜里绽放出最美的光亮的事实。

而借物喻人,萤火虫也就是诗人自己。即纵使不被赏识,也不甘示弱,而是顽强地表现自己的存在,执著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由此可见,《咏萤》这首诗所展现的诗人形象,便是一个胸怀不凡的刚毅之士。他令人尊敬,又促人深思反省。因为世间存在的还是普通人居多,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像萤火虫一样,努力进取,刻苦学习,创造出社会价值。

清代诗人袁枚有一首小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它所阐述的也是这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哲理。总之,浩如烟海的唐诗作品,总有值得一读的地方。就如虞世南这首很冷门的诗《咏萤》,就蕴含着人生哲理。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