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无障碍阅读,唐诗中的那些通俗佳句

2020-08-12

很多时候,古人写的文章晦涩难懂,现代人理解起来会有一些障碍。不过,也有一批古代文人,他们在写作的时候强调通俗,让作品可以有更广泛的受众。古代诗人在践行通俗这方面相当成功,尤其是唐代诗人写的一些作品现代人也可以无障碍阅读。浅显晓畅的文字内容,读起来就能理解诗中的意思。

古代诗人在创作中注重通俗性的习惯大概始于秦汉时候,南北朝时期的文人钟嵘将这种创作理念总结归纳写入了《诗品》中。南北朝时期的诗人谢灵运很赞成钟嵘提倡的“通俗说”,比如他写的“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理解起来没有任何障碍。这样的创作观代代相传,就到了诗歌的朝代——唐朝。

唐代诗人中最注重通俗的大诗人首推白居易。北宋僧人惠洪写过一部小说集《冷斋夜话》,记载了一个白居易写诗的小故事。白居易每次写完一首诗,都要读给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老妪听。她能听懂了,白居易就把这首诗抄录留存,如果她听不懂,那么这首诗就拿去修改。后人把这个故事概括出一个成语叫“老妪能解”,用来形容诗文通俗易懂。

通俗并不是降低创作底线,而是追求深入浅出的艺术效果。白居易写过一首《钱塘湖春行》,其中有名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看看这清新的诗句,读起来就好像看到了一幅春景画卷。通俗不等于庸俗,更和低俗无关。通俗不是为了取媚谁,而是为了让作品流传起来。毕竟无论在什么年代,口口相传的力量最大。

白居易还写过一首描写春天的诗叫《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中没有过分雕琢的文字,也没有难懂的典故,这样的诗作读几遍就能印在脑海之中。

白居易有个好朋友叫李绅,在写诗上受到了白居易的影响写下了千古传诵的绝句。李绅一度官居宰相,身居高位却有悯农之心。他写过《古风二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从字义上看,几乎可以等同于新体诗了。这样通俗晓畅的佳句,讲述珍惜粮食,体恤农夫的大道理。

说到通俗,就会联想到高雅,其实俗与雅之间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通俗的目的是为了普及,普及的结果是提升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能力提高了就知道什么是高雅了。

转自腾讯新闻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