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山东出土大量画像石,反映出汉代奇人异事多,快看有人在“走钢丝”

2020-07-22

齐鲁地区因为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所以盛产画像石的原料——石灰石;加上汉朝时期,这一带人们生活十分富裕,葬丧文化发达;于是民间出现了一种为葬丧服务的艺术形式,即,人们把死者生前的日常生活情景、看到的景象、希望他来世过上的日子等等,都以图画形式雕刻在石灰石上,随死者带入坟墓;这样一来,2000年后的我们有幸直观地感受到了汉代时期的生活;看到的人们纷纷感叹:汉代人的生活真精彩!奇人异事是如此之多!快看,画像石中有人正在"走钢丝"!这是哪路奇人?他又在"表演"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山东出土的画像石向我们展现出汉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庖厨图中有超过四十个"厨人",头戴显示身份的绿头巾,为一个富豪忙碌一顿饭的情景;有反映酒桌文化、吃饭聚餐的宴饮图;有展示各种乐器和舞蹈、欢快无比的乐舞图;专家发现,画像石中还有一种图,图上的人物不是飞檐走壁,就是口吐大火;犹如各路神仙在施展绝技;这是在描述神话故事吗?

非也!这些都是真实存在,史书上有记载的"绝技";据《正都赋》记载,"手戏绝倒……飞剑舞轮。"《通典》中也记载,"又有舞轮伎,盖今之戏车轮者。"这里说的"舞轮"就是其中一种"绝技";它是将车轮这样的重物抛向空中,下落的车轮在舞者的上臂和小臂之间滚动;要接住高空落下的车轮,并且控制它在身上不倒,这需要很高的技术;汉代时期,舞轮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流行。

还有《隋书·音乐志》有提到"倒植伎";就是倒立;汉代的倒立可不是我们理解的这么简单,济南汉墓画像石中,艺人在飞驰的鼓车杆子顶端作倒立表演;山东邹县城关出土的一块歌舞百戏画像石中,也有倒立表演:一人双手倒立于另一人肩上,而下面的伎人又在高空绳索之上行走。

原来,画像石中反映的各种"奇人异事"并不是神仙下凡,而是当时流行的各种杂技表演。

汉代的杂技花样很多,高空表演算是最惊险刺激的节目之一;有一种高空表演称之为"高絙",即在高空悬索上行走,是后世常见的走钢丝绳的表演的前身;据《文选·西京赋》有云:"走索上而相逢";《平乐观赋》亦有"陵高履索"的描述;《通典》中的有更详细的讲述:"以两大丝绳系两柱,相去数丈,二倡对舞,行于绳上,切肩而不倾。"沂南画像石上所绘走索的惊险场面甚至超过了文献记载:两女子在细索上相对行走,中间有一女子作倒立表演,绳索下还倒插有四柄长剑!其难度之大,表演者技艺之精湛,均令人叹为观止。

而山东邹县城关画像石的发现,更丰富了我们对汉代"高絙"技艺水平的认识和了解;也是史书上没有记载的信息:这是一幅在打桩固定的两根斜绳上,表演行走的图像;它是高絙与长

竿技艺结合在一起表演的节目;先看右边,上端一人侧身卧、沿索下滑;第二人沿索大步下;然后下面两人迎面上,其中一人倒立在另一人肩上,再后面还有一人双手"跳五丸"紧随缘索而上;"跳丸"就是今天常见的,双手向空中抛出数个球体,球在空中循环不落地;再看左边,最上端一人坐于绳上下滑,第二人大步沿索下,与第三人迎面相遇,准备切肩而过;绳下段还有二个伎人身着长袖衣,边舞边缘绳上!

在今天,高空表演的杂技演员都要带保险丝;而汉代的伎人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所谓艺高人胆大,可见汉代伎人的杂技功底有多深厚!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当时齐鲁地区的经济水平发达,人们衣食无忧,生活富裕;也只有在不愁生活的情况下,人们才有可能顾及精神生活,才有可能把艺术技艺锻炼得如此高超!

【参考资料:《齐鲁考古》《山东画像石》《通典》《平乐观赋》等】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