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春晓》,一直以来,我们都解读错了
孟浩然生于襄阳,长于襄阳,名于襄阳,终于襄阳。他的一生,与襄阳有着解不开的情缘;襄阳,也用一种特别的方式纪念着这位大诗人——把自己的名字给了他——从此孟浩然有了另一个名字:孟襄阳。
孟浩然出生的时候,正是大唐王朝风雨如晦的时候。在他出生的第二年,即690年,武则天登基称帝。虽然在武则天的治理下,人们安居乐业,可有些人却以孔孟之道指责他,孟浩然的父亲就是其中。
孟浩然的父亲自称是孟子之后,一生都以孔孟之道要求自己。在武则天改唐为周的时候,他认为武则天这样一个女流篡权问政,有违孔孟。于是,对武则天深为不齿。少年的孟浩然,便深深地受父亲影响,希望李唐能够重获新生。
鹿门山是襄阳的一座名山,早年的孟浩然就隐居于此,每日做着读书吟诗,仰看苍山,俯观流水,好不快活!
每年春天,桃林里桃花盛开,层层叠叠地挂在枝头,蝴蝶流连其间,蜜蜂穿梭往来。一阵风过,落英缤纷,仿如仙境。
在这里,孟浩然亲近自然,每日闻花香,赏花姿,听花语,抛却尘俗,将自己融入自然,寻求一份内心空灵。
夜深人静之时,孟浩然点燃油灯,就着光亮捧书夜读。油灯跳曳,映照着他白皙的脸颊。不知不觉,夜已深沉,草庐外却山风四起,呼呼作响。身困体乏的孟浩然,就这风雨之声,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第二日早晨,孟浩然揉揉惺忪睡眼,瞥见窗外透进了的一缕光亮。天已亮,而他却不想起身。猛然间想起昨晚又是刮风又是下雨,便翻然起身,走到窗前,只见屋外鸟雀欢鸣,残花满地。见此情景,不觉有一丝愁绪,于是一首清诗吟咏而出: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历来品诗,都觉得这首诗是清新活泼,抒写的是爱春之情。可是,了解孟浩然的身世与所处的大环境后,这首诗也可以做另一番解读。
早晨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少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可是,这样美好的早晨,诗人却在睡觉而不觉晓,不免有错失好时光的感伤。自己想要用世,却逢武则天专政,以致于自己青春年少的岁月只能隐居山中,不免失落。
鸟又是为谁而鸣呢?
春天之花虽然繁华艳丽,却也不免遭受风雨摧残而凋落,就像国家社稷,因为武则天的专政,又是多少生命凋零,多少有才之人暗淡无光。
春眠,鸟啼,风雨,花落。
短短四句诗,那郁结在文字背后的万千滋味,又有多少人能够品味呢?
转自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