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文风冲淡自然,为人自在洒脱,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2020-07-12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他是江西九江人。据考证,陶渊明的曾祖是东晋的开国元勋陶侃,不过到了陶渊明父亲那一代已经家道中落了。陶渊明在文章中曾经回忆过童年生活,冬天冷的时候没有保暖的冬衣,夏天热的时候只有一瓢凉水解暑。在晋代,特别重视出身门第,陶渊明虽然是名人之后,但由于陶氏一族不是望族,让他在仕途上饱受蹉跎。

陶渊明曾经几次出仕,几次隐居,于是有人就开始怀疑,他真的是向往田园生活,还是遭受挫折之后,无奈选择了归隐田园?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看待。一方面,陶渊明从29岁起步入官场,他的职务都是基层小吏,并且每一次为官的时间都很短。另一方面,他是一个孤高自律的人,官场的黑暗污浊让他忍受不了。他做彭泽令的时候,督邮前来视察。有人悄悄告诉他,督邮是“上面”派来的官员,需要正装迎接。陶渊明一听就不开心了,“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于是辞官走入。

从上面的分析就能看出来,陶渊明首先是个有理想的文人,其次他是一个有性格的文人,他的所作所为很大程度上是性格的体现。陶渊明在彭泽令的职务上只干了80多天,这时陶渊明已经跨入不惑之年。作为一个成年人,他选择按照自己的性格行事,这种真性情是藏不住的。

陶渊明有一篇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可以帮助后人了解他的个性。这篇文章一开始就有一个欢快的基调,他要逃离官场回归田园,就像飞入林中的小鸟,欢快无比。热爱自由,彰显高洁,听上去无比美好,但陶渊明辞官之后马上遇到了生计上的困难。他本身就没有什么钱财,失去了微薄的俸禄之后生活更加艰难了。这个时候,他写了大量田园诗,也是为了自己的农耕生活鼓劲打气。

从陶渊明的诗中可以看到这种生活理想的转变,“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他的内心深处已经没有纠结,开始学会享受新的生活。哪怕是狗吠、鸡鸣在他的耳中都是有音律之美的。

陶渊明的理想国,成为了文人士大夫阶层普遍认可的理想国。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衣服上沾满了泥土也不介意,这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总体而言,陶渊明归隐之后的生活十分艰苦,也许就是这份现实生活中的苦难让他在诗文创作中始终把握冲淡自然,意深旨远的风格,他就是那个与众不同的读书人。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