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清朝李商隐的情诗:何须更说蓬山远,一角屏山便不逢

2020-07-10

“自送云軿别玉容,泥愁如梦未惺忪。

仙人北烛空凝盼,太岁东方已绝踪。

检点相思灰一寸,抛离密约锦千重。

何须更说蓬山远,一角屏山便不逢。”清朝黄景仁《绮怀》择一

时人大多数都知道清朝的纳兰性德,他的词作绮丽悱恻,动人心弦,是公认的情诗之冠。弱冠迎娶,三年丧妻,这个贵族豪门子弟的心境与凡人无异,家家争唱饮水词。

我最喜欢他化用李商隐的句子,“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莫教星替。”可以说,正是有了最沉痛的离殇,他才能懂得和李商隐一样的孤寂和悲凉。

但清朝还有一位诗人,因为家贫而落魄,才气不输纳兰性德,且师李商隐而别有自己的风格的黄景仁,因为传播的缘故,就不大为人所知道。

让我们赏读他的名作《绮怀》其一:

“自送云骈别玉容,泥愁如梦未惺忪。

仙人北烛空盼望,太岁东方已绝踪。”

自从送别了仙女,那梦里的惆怅就没有停止过。我点着蜡烛期待仙女的光临,只到东方发白,晨星陨落也没看见她的到来。

”检点相思灰一寸,抛离密约锦千重。

何须更说蓬山远,一角屏山便不逢。”

我看见我的心都成了灰,那约定似真还幻,只能放弃。说什么相隔是蓬莱太远,我和她只隔着一座屏风,却不能相逢。

这首诗美在什么地方?

第一个是久违了的李商隐的深沉辗转的爱情气。自李商隐之后,很多人都喜欢学习他的绮丽和迷离,却独独没有学到李商隐的执着和深情。那是对爱情极度的渴望和内心的倾斜才能到达的境界。“来是空言去绝踪”“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第二,黄景仁化用李商隐的句子,却不流于晦涩,有他自己分明的棱角和气质,他没有李商隐的绵渺,但却有一种起源于现实的质感清丽和苦感。

第三:黄景仁比李商隐更加处在社会的低层,所以他的诗有一种“破力”,就像竹子在贫瘠的地方出土那种脆的声响。李商隐将感情隐约在一种高瞻华丽里,有让人回味不尽的悲哀,黄景仁则是从土里冒出来,那种清苦清新的味道是另一种隽永。

李商隐的无题写得也是情感,黄景仁的《绮怀》,不隐约,只写自己生命最重要的情感,但两位相隔千年的诗人是有情感感悟的默契的。

李商隐说,昨夜星辰昨夜风,黄景仁说,似此星辰非昨夜,他们都知道都领悟感受在爱情中的点滴变化。

李商隐恋的是一个他不愿意泄露身份的女子,一个道姑,一个年轻的修道女。

黄景仁恋的是自己的小表妹。都是辗转相思,求而不得。李商隐和小道姑天涯相隔,蝴蝶飞不过沧海,黄景仁是家庭贫困,这段恋情无法公开。所以有人天涯之远,相思难绝,有人咫尺之间,约束良多。

然而在最年轻的时候遇见最喜欢的姑娘,那种相思痛苦,能够化成绮丽的文字的,又有几人?李商隐是,纳兰性德是,黄景仁也是。

“何须更说蓬山远,一角屏山便不逢。”诗句俏皮中有自嘲,有苦涩,要是李商隐看到,或者会笑起来。大家同病不同情而已,情感都是一样深邃,对象不同。

这只是随机选录《绮怀》中的一首。

所有的天才都是贴身汲取营养,而成就天才的一面,无论是李商隐,纳兰性德和黄景仁。黄景仁生活极端寒苦,若放在唐朝,他或者有白居易的幸运。我一直认为白居易是生在好时代,他家贫,但是最终唐朝的仕途对他打开大门。这是中唐时期的政治相对平明。李商隐生不逢时,党争排斥了优秀的人才。和他经历仿佛的有温庭筠。

但是到了黄景仁,这条路给了他希望,几乎没有希望。因为乾隆时期表面太平,对汉族的知识分子几乎都排斥和不重用。科考不过是一个形式。而民间的读书人几乎自生自灭。

黄景仁最大的不幸福就是家里没有父亲,寡母和他,居无所,业无田,为基本的生存,他耗尽一生。因为贫寒而刻下了深深的心灵印记。

一首风雪过年拜别老母的诗,看哭了许多人。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清朝黄景仁《别老母》

这是一个男人的绝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黄景仁比李商隐更加的不幸,在常年的贫困的生活中,他不断为生活颠沛,34岁的那一年,他已经等到了一个官职,只需要时间去就任一个县丞,也就是相当副县长的职位。但是这个饼子还没有吃到,他就病死了。

且死在朋友家中。年仅35岁。他的死打脸了所谓的康乾盛世。

他那不长生命里的爱情诗,就格外让人动容,那还未发生,就凋谢的爱的花朵,如同他奋力挣扎过的生命。

”一角屏山便不逢“,这是黄景仁和人世最现实的隔绝,你看得见所有,费尽了折腾,却永远得不到。与爱情与人生,一语成谶。

纳兰性德处富贵之家,依然觉得压抑,这悲伤不止是妻子的死亡。李商隐的诗见证唐朝落日,纳兰性德的词和黄景仁的诗,同样是天才感受的末世。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