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解中华古诗词之:李商隐《无题》
作者:张老师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时难,两个人难以见面,想要见上一面都不容易,说明这两个人正处于离别的状态。
别也难,分别也很难,表示两个人在一起不愿意分别,说明这两人的关系非常好。
从别也难三个字来看,表示两个人还在一起,还没有分别,却即将面临分别。从相见时难四个字来看,两个人已经离别了。
综合这第一句就是说,两个人很要好,不愿意分别,却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离别了。从这么难舍难分又别后相思的感情来看,只有爱情才会如此缠绵,这两个人肯定是恋情中的一对恋人,而诗人正是其中的一个。
所以,这句诗包含了三层意思:
一,两个人很相爱,相恋相爱的两个人才希望永远在一起而不愿意离别。
二,但由于某种原因,两个人还是离别了。
三,离别之后,两个人又难以相见。诗人只用七个字,就把这三层意思都包括在里面了。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而百花凋残表示当时已是暮春了,这样的时节和景象确是让人伤感,因为人们对于像百花这样的好事物,总是希望能够留住,当现实中不得不失去这些美好事物的时候,难免会产生种种的伤感忧愁。
东风无力,从字面上看,东风的无力意味着春天的过去,是百花凋残的原因,如果东风有力的话,表示春天还在,百花是不会凋残的。
、
但是,东风是否有力,春天什么时候过去,并不是百花能决定的,也不是东风能决定的,而是自然规律决定的,而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百花只能无可奈何的接受,即使是东风和春天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接受自然规律的安排。
诗人把东风无力作为百花残的原因,其实就是想说明,作为百花,自己当然是不想凋残的,但由于东风无力这个不可抵抗的原因,只能无可奈何的凋残了。
结合前一句,就表示很相爱的两个人,当然是不愿意离别的,也是由于某种不可抵抗的原因,只能无可奈何的离别了。
至于造成两个人不得不离别的原因是什么?诗中没有说明,我们也只能凭猜测不外乎是社会工作家庭等因素。所以,这第二句诗也包含了三层意思:
一,描写了当时暮春的景色。
二,通过借景表达了诗人伤感忧愁的内心。
三,尤其点出了造成两个人离别的原因是不可抗拒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习惯上把丝理解为思,但这二句诗的重点还不止于此。蚕的丝对于蚕宝宝来说,那就是一生的精华,是生命的全部,蚕吐丝就是把全部的心血性命都毫无保留的吐了出来。
当一个人,愿意用全部的心血性命来爱恋对方时,那是何等深入骨髓的爱恋!更何况这样的爱恋是不死不休至死方休!
人的眼泪是人类最深层次的情感的爆发,是情到最浓时痛到最深处的自然流露,当一个人,为了对方而不死不休至死方休的流泪时,这样的爱恋和相思是何等的铭心刻骨!
更由于苦苦的相思却又不能团聚,从而引起的伤心痛苦,又是何等的痛彻心扉!综合这二句,是诗人借用春蚕和蜡炬这两种事物的客观状况,表达了诗人极度的爱恋相思和伤心痛苦。所以,这第三四句诗包含了四层意思:
一,借用春蚕吐丝,表达了诗人的爱恋是用尽了全部心血性命的爱恋。
二,由于极度的爱恋产生极度的相思。
三,借用蜡炬流泪,表达了诗人由于极度的相思引起了极度的伤心痛苦。四,这种极度的爱恋相思和伤心痛苦是不死不休至死方休的!
明白了第三四句的含义,也就能更明白第二句的含义,如果不是不可抵抗的原因导致了他们的离别,那就马上可以想办法团聚了!
如果能够想办法相聚在一起,又何必离别苦相思?所以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就是指离别的原因不可抵抗,并不是单纯的描写一下暮春的景色,如果仅仅理解为景色描写,那肯定是不够的。
在读解第五六句之前,首先应该明白这首诗的前四句,到底是在写谁?从前面的分析中得知,诗人写的是自己,写自己对恋人的爱恋相思和伤心痛苦,是不死不休至死方休的,表达的是诗人自己的内心。
那诗人有没有写对方呢?诗中并没有直接写,一句都没有,但也可以说已经写了,因为爱恋相思和伤心痛苦是双方的,当诗人在深切地思念着对方的时候,对方也在同样深切的思念着诗人,否则就不会别也难了!
所以,对方对诗人的爱恋相思和伤心痛苦,是我们通过诗人的内心间接的感受到的。也就是说,诗人只要写了自己,也就是写了对方,诗中是用不着特意写对方的。
明白了第三四句是诗人自己借物表意,也就能理解这五六句,就是诗人自己在铭心刻骨的相思和伤心痛苦下,所引起的身心反应。
晓镜但愁云鬓改,诗人早晨起来照镜子时,看到自己的头发变白了,因此很悲愁。从表面上看,诗人只是对自己的头发变白感到悲愁,而头发变白的原因,就是由于铭心刻骨的相思却又不能相见,从而引起的悲愁所造成的,所以诗人真正悲愁的并不是头发的变白,而是由于相思却不能相见!
夜吟应觉月光寒,夜里想对着月亮吟一句诗,却感觉到月光很冷,导致心情不好,从而没了吟诗的兴致。
从表面上看,诗人是由于天气寒冷而不想吟诗,但诗人真正不想吟诗的原因,当然是因为铭心刻骨的相思和伤心痛苦,是因相思而引起的心痛占据了诗人的全部思绪,当然也就没有吟诗的心思了,心情也变得很坏。
如果说,这时候恋人就在身边的话,即使天气再寒冷,诗人也会极有兴致的吟起诗来!所以这五六句,写的是诗人由于极度的相思引起了极度的悲愁心痛,极度的悲愁心痛更使得头发变白心情变坏。
有些人把晓镜云鬓理解为女子照镜子,主要是因为云鬓一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云鬓是指女子美丽的头发,百度上也是这样解释的。
但是把这一句理解为女子照镜子看到头发变白了而悲愁,放在这首诗中作为第五句,明显是突兀不通的。云鬓,象云彩回旋的头发,形容很好看,多用于形容女子的头发,但并不只限于女子。
如霓裳一词,本来是指飘逸好看的衣服,虽然多用于女子,如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教莫把瑶筝按,只许凤箫闲,他道是何用霓裳翠袖弯。”
有名的白居易《长恨歌》:“华清笙歌霓裳醉,贵妃把酒露浓笑”。
还有如《白发魔女传》中的练霓裳。但同样也可以形容男人,吕洞宾《指玄篇》:“昔年我亦赴科场,偶遇仙师古道旁。一阵香风飘羽袖,千条云带绕霓裳。”
从词义上讲,云鬓霓裳只是形容好看,只要好看都可以形容,并不一定分男女。所以,诗人用云鬓改来形容自己本来很好看的头发,由于相思和悲愁心痛而变得不好看了,是非常帖切的。
从第三四句得知,诗人是借用了春蚕蜡炬,来表达诗人对恋人铭心刻骨的爱恋相思和伤心痛苦,是绵绵无尽无时不在的,并不是在这个时候,诗人同时看到了春蚕和蜡炬。
第五六句就是写诗人在无尽的相思中,产生了无尽的悲愁心痛,也是绵绵无尽无时不在的!诗人只是举了早晚两个例子,来表达诗人从早到晚都在悲愁心痛之中,并不一定每天早晨都要去照一下镜子看看头发才悲愁,每天夜里都要去吟一下诗句来感受感受寒冷才心痛。
也就是说,这第五六句仅是诗人的设想,设想如果早晨去照镜子的话,会因为白发而悲愁,设想如果夜里去吟诗的话,会因为寒冷而不想吟诗。正因为是诗人的设想,才用了应觉二个字。
如果把应觉理解为诗人猜想恋人会在夜里吟诗,可就偏远了。所以,这第五六句诗包含了三层意思:
一,诗人举了早晨照镜夜里吟诗两个例子,表示诗人从早到晚,每时每刻都在极度的悲愁心痛之中。
二,诗人在极度的悲愁心痛之中无法出离。
三,这种极度的悲愁心痛正是由于极度的爱恋相思引起的。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最后的第七八句,也是全诗最难的二句,历来的争论也是最大。
诗中把蓬山和青鸟组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明白,蓬山就是指海上的蓬莱仙山,青鸟就是指伴随着神仙的仙鸟,因为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事物。
我们再从前面的六句诗来看,诗人正处于极度爱恋相思却又不能团聚的伤心痛苦之中,心中的悲愁心痛始终无法排遣无处化解,但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总不能把这些相思悲愁心痛始终闷在心里,总要想办法来解决,就算不能解决也要想办法来缓解一下才是。
于是,当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办法来解决问题时,就只好通过幻想来缓解心中的悲愁心痛。
在诗人的幻想中,海上有座蓬莱仙山,而且离这里并不远,不远就意味着可以去,路远才表示难去,如果是蓬山此去很多路,那才表示路途遥远难以到达。
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诗人幻想着仙山上有神仙,要去也不难,而且还有仙鸟殷勤的为诗人找路引路,如果能够来到仙山上,那就可以恳求神仙大显神通来解决任何问题了!
至于诗人想请神仙来促合他们团聚,还是想跟神仙来修仙以了却情缘,不得而知,但只要能到达仙山,所有的问题也就都不是问题了。
所以诗人才会幻想要到蓬山去。至于诗人为什么要幻想找神仙来帮忙,而不是想别的什么办法?一方面当然是因为没有别的办法可想,要是能有的话早就采用了;另一方面也与中晚唐还流行游仙诗有关。
这首诗到了最后二句,纯粹就是诗人的幻想了。所以,这第七八句诗包含了三层意思:
一,诗人幻想着要到仙山去。
二,幻想到了仙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三,最关键的,是诗人通过幻想来排遣缓解内心的相思和悲愁心痛。
综合全诗就是说,诗人有一个很相爱的恋人,由于不可抵抗的原因不得不离别了,诗人没日没夜的都在相思之中,相思让诗人极度的悲愁心痛,真希望能有神仙来解决这些问题。
转自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