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为什么“自古诗人例到蜀”?

2020-07-08

蜀道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可以用两句古语来说明:一句是“自古诗人皆入蜀”,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在蜀道之上留下文学佳作;另一句是“文宗自古出西蜀”,司马相如、李白、苏轼等文学殿堂的最高成就者,都是沿蜀道而出的巴蜀才子。

说到这里就要提到蜀道之上的驿站,历代文人想象力迸发的场所。从古至今的游子在一座座驿站之中,感慨风景优美、人事变迁,通过艺术的表达方式,将瞬间发现的美永存下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座丰碑。

内容早知道

八百年前,南宋词人京镗在蜀地写下了“算秋来景物,皆胜赏、况重阳。正露冷欲霜,烟轻不雨,玉宇开张。蜀人从来好事,遇良辰、不肯负时光。”似乎早已为蜀人乐观、自信、浪漫、敏感、“好事”的性格埋下了伏笔。

一千三百年前,李白在岷江边上的清溪驿,乘着酒兴脱口而出一首冠绝千古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清溪驿,位于乐山南部清水溪畔,是有名可考的古镇驿站。在万里蜀道上,像这样的驿站就有199个。

清代才子李调元曾写道“自古诗人例到蜀”,这些“例到蜀”的诗人们,在江边、峡谷、蜀道两旁的驿站中,随便一句便是千古绝唱。

在地理上,四川由高原和盆地两大单元构成。这种地理特点造成了不论是入蜀还是出川,都需要跨越大江、大河,攀登遥不可及的崇山峻岭,人迹罕至的冰川,雪山。因为路途险峻,所以古人离愁更深。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汉代才女卓文君这句千古传唱的名句,与其说是痴情,不如说是将选择的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

“蜀女”自古独立自信,率性而为,坚持自我。也许就是因为有这种敢作敢当、特立独行的自信,让四川从战国时的巴清,到薛涛、花蕊、卓文君等巴蜀才女层出不穷。

苏东坡从朝廷重臣、文坛宗主,一落千丈流放黄州。即便流放,这个天生乐观的四川人,依然心性豁达,歌颂身边的点点滴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也许是经历过沧桑,所以对人对事,多了一份悲天悯人的情怀,将万物净收眼底的达观。在艰难中依旧昂着头乐观前行,这样的人才有如此的豁达和平静。

蜀道千年,千年的努力造就了四川独特的文化气质。这种气质,超越时间、空间一代代的传承。让“好事”蜀人的乐观、自信、浪漫、敏感性格从文人墨客的千古绝句中展露无疑。

精彩抢先看

蜀道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文学让这个略显平淡的过程充斥着浪漫想象、跨越束缚的勇气、及人类对自由极度的渴望与追求。蜀道上流传的千古经典,以其瑰丽的浪漫主义美学,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学审美情趣。

由凤凰卫视、四川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大型文化纪录片《蜀道风流》正在播出,敬请收看!

编辑:雨沛沛、林梓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