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刘禹锡很有气势的一首诗,只是开篇10字,便气吞山河,响彻古今!

2020-07-06

月亮与古典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千百年来,文人们对月亮倾注了太多的情感。或是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怀人之思;或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土之思;或是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哲学之思。不同的文人,不同的心境,月亮表现出的意蕴也就不同。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便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的一首咏月诗。顾名思义,刘禹锡诗中的月亮,不是寻常日子的月亮,而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夜的月亮。而月亮一旦与中秋有了联系,总是离不开寄托着作者的怀人思乡之情。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便是他在中秋夜怀念弟弟苏辙所写。

但刘禹锡这首《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却重在“玩月”上,也就是着意于描绘八月十五日夜欣赏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不过虽然只是咏月,刘禹锡这首诗也是一首名作。除了诗最后富于的哲理性内涵发人深思外,诗开篇的气势亦令人眼前一亮,可谓气吞山河,响彻古今。明末清初冯舒更是在《瀛奎律髓汇评》中评价此诗:“首二句压倒一世”。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

首先,诗的开篇两句“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刘禹锡便紧扣中秋月,着重描绘了中秋月光如水这一特性。即老天用今夜如水的月色,只消一遍就清洗了整个天上、人间。不难想象,刘禹锡笔下描绘的是一幅极其明澈和壮阔的美丽景象。而这幅景象所展现的,便是中秋月朗照天下、辉映寰宇的境界。其气势之磅礴可吞山河,响彻古今。

紧接着的“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与开篇两句一样,都是景象壮阔,气势磅礴。即在今夜的明月下,暑气开始退去,天空一片明净。迎接而来的是澄明的秋色,清丽的万物。“九霄”,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说法,且天有九霄,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太霄,这里主要便是天空的意思。

无论是“九霄”,还是“万景”,它都说明了刘禹锡所描绘的景象之辽阔。而中秋月能使如此辽阔的景象“净”、“清”,便也就说明了其气势的磅礴。接下来的“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亦是如此,即明月的光彩让满天繁星都甘心相让,更是让金风玉露都透发出耀人的光芒。“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可见这里是具体描写了中秋月的皓洁明丽。

最后“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则是刘禹锡哲理性内涵的抒发,它的意思是说,人间世事变迁往复不断,然而天上的明月却是闲适从容,亘古不变。可见刘禹锡欣赏中秋夜月的美景时,还催生了对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慨叹。这里的“玉京”,原指天外仙境,这里指月亮。

纵观刘禹锡的这首诗,全诗气势磅礴,更是将“玩月”之情洗炼而出,且毫无尘俗气息。所以即便它只是在中秋所写的一首咏月诗,并无怀人思乡之情,也是一首别有妙处的咏月名作,或者是中秋名篇。但不管怎么说,月与人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就如同天上的月亮一样从未改变。试想一下,你是不是也曾赋予了月亮某种情感呢?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