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方知画意浓——画家陈耀年的笔墨人生
艺术简介
陈耀年,法号常印,又号铁兰山人。一九五二年生于普宁书香世家, 一九七八年考入考入汕头艺校得恩师刘先春教导,并留校任教,期间数年客座担任韩山师院、汕头大学国画课程。师从蔡光認学小写意花鸟,后拜岭东名家庄礼献先生习大写意,承海派画风、画艺日进、以书入画、以画言诗、禅韵悠然。
陈耀年的花鸟画丰沛润泽,无媚俗气,得传统文人画的精髓,承海派强劲苍浑之风范。妙合自然,不拘形似,笔墨精妙而意趣横生,孜孜追求画面的空灵、潇洒清逸之美。陈耀年的山水画学黄宾虹又深入自然写生,有自己的个人风格,传统功底深厚,笔墨浑厚华滋。
△石开题“藕香书屋”
作品欣赏
△十里秋林映读书 2005(写于福建永定)
△酣酣日脚紫烟浮 2005 (写于福建永定)
入山方知画意浓——画家陈耀年的笔墨人生
文 / 李晓颦
礐石海关顶,飘然亭翼然山巅,陈耀年的画室门前,一泓清水波澜不兴。一进门,正面墙上一幅书法作品,是白居易那首颇负盛名的七律《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描摹的不正是眼前的光景吗?也或许是陈耀年一直想用笔墨表现的理想境地。袅袅茶香中,他的话匣子缓缓打开,思绪飞越眼前的山水,回到40多年前那段属于他的青葱岁月。
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他报考汕头工艺美术学校,经过层层考试筛选,从580多名报考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该校绘画专业当年录取的18名幸运儿之一并在毕业后留校任教。从小就立志当书画家的他终究得偿所愿,几十年来一直畅游书画世界里:青少年时代在家乡拜师学艺,师从岭东多位书画名家,奠定了坚实的中国传统书画基础;在院校任教时得到赖少其、林丰俗两先生的指导,明确了书画发展的方向。陈耀年坦言自己是幸运的,这份“幸运”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他几十年的笔墨坚守,细细品读他的书画作品,我为他那份视绘画如信仰的执着而感动。
△松林深处有人家 2005(写于福建永定)
△吾心爱清静 此地临溪流 2007 (写于汕头鮀浦)
中国画虽有多种分类,但是笔与墨始终是中国画绕不开的话题,在中国画中,只有笔和墨相得益彰,才能真正达到“水墨晕章”之审美效果,因此,笔墨几乎是中国画的核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淫的陈耀年在国画创作中对于笔墨的追求孜孜不倦,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与郭莽园、谢种松、吴作光、陈辛谷等老画家共同创立了“汕头水墨邨”,其时众多名家纷至沓来,笔会常年不衰,一起探讨切磋的,总离不开中国画的“笔墨”,这一画坛盛况在当时传为佳话,至今仍然为画界津津乐道,尽管创立者后来各奔东西,但“水墨邨”已然升华为一种精神,深深地沉潜于陈耀年的血脉之中,而从小跟随名师学习书法打下的扎实书法根基以及由书入画的传统路径,更使他的画尤其是山水画呈现出意外之美。他以古拙之笔,蘸或浓或淡之墨,任意挥洒,虽千笔万笔而不紊,笔笔见笔;重重叠叠而墨分五色,浑厚华滋,意蕴悠长。
△山乡晨曲 2008 (写于广东揭西粗坑村)
△倾倒银河滚滚来 2008 (写于广东揭西黄满磜)
我在他的一幅山水画《坪上秋色》前凝神,只见淡墨晕染的远山山色空蒙,中景用细笔勾画的树木和亭台屋宇营造的是“层林尽染”的意境,近景只几笔淡墨点染,就令人如闻溪流潺潺,题款“樵语落红叶,经声留白云”笔法老辣,画龙点睛。整幅画不论从意境、构图还是用墨、运笔上,都耐人寻味,他对家乡山水的真情感悟,通过中国传统国画的笔墨表现,令画面充满诗情。而这种高古而生动的气韵、苍润深厚的内涵,也在他的众多山水画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读他的画,有心旷神怡之感,他的心和笔皆在动态中,全画皆活,满纸皆活,他营造出的山川可居、可游、可玩,令人流连忘返。
陈耀年在笔墨上精研传统的同时,也注重写生。毕业至今40年,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遍访名山大川,也关注家乡的山山水水,在他的画室里,“搜尽奇峰打草稿”而留下的写生作品数以百计,正是有了这种对生活、对自然的深深热爱和细致观察,才让他在创作中总能成竹在胸、挥洒自如。
△龙泉胜景图 2009 (写于广东汕头桑浦山脉)
△春到龙泉岩 2009 (写于广东汕头桑浦山脉)
陈耀年的花鸟画也同样得传统之精髓。他承海派强劲苍浑之风范,妙合自然,丰沛润泽,却无媚俗之气,笔墨意趣横生,呈现潇洒清逸之美。
焰峰山麓,飘然亭下,盛夏时节草木芃芃。已近古稀的陈耀年创作热情不减当年,他每天往返礐石海两岸,风雨无阻,眼前的山水,心中的快乐,此刻已幻化在纸上。他骑着“电驴”绝尘而去的身影,让我仿佛看到,43年前那个骑着自行车沿着普宁的崎岖山路跋涉到汕头赴考的青春身影。光阴荏苒,物换星移,然而山川不变,他心中的坚守不变。
△礐石晓钟 2015(写于广东汕头礐石白花尖)
△海角禅景 2015(写于广东汕头礐石)
△峡谷奇峰 2016 (写于辽宁省葫芦岛)
△龙潭大峡谷 2016(写于辽宁省葫芦岛)
转自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