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妙造自然写真趣——王征笔下的人物画意象

2020-07-01

王征,字志寿,1938年生于浙江温岭,1954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就读,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先后任职于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济南军区政治部美术组,曾任浙江工艺美校校长,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获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荣誉证书和奖章,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被美术史论家王伯敏先生称为:画体周瞻,作风严谨,妙造自然的人物画家。他擅长人物、涉猎山水花卉,所画作品范围很广,从佛教壁画到古典四大名著长卷以及少数民族风情画卷等都有所涉及。近作国画美女系列不同凡响。

喜庆吉祥·欢歌和谐 195x136cm

寒门少年

温岭箬横镇是浙江东南沿海的一个偏远的小镇,毗邻“佛宗道源”的天台山,“三秋泽国鲈鱼美,十里林塘橘柚香”,滋养了当地淳朴热情的民风。1938年,王征就生在这个小镇。镇上有个关帝庙,这是十里八乡唯一的庙会场所,也许是外公曾在这里守护打理,父母在庙里的简易棚中结的婚,王征和这个关帝庙接上了不解的情结。关帝庙里小戏台的顶篷上绘制着各类戏剧人物,尤其是庙门两侧木门上的武士,身穿铠甲、目光炯炯、两目圆瞪,甚是威武。在没有什么玩具的年代,在石板上勾画各路神仙是王征唯一的爱好,画佛像的油漆师傅也成为王征最崇拜的偶像。关帝庙是少年王征娱乐的场所,也是他的艺术殿堂。

喜庆吉祥·欢歌和平 200x122cm

不久关帝庙被改建成文化站。收集香烟片、“小人书”成了他的最爱,印有精美戏剧图画四进士、八大锤、飞云浦的香烟片,《西游记》、《三毛流浪记》《王先生》等连环画成了他童年学画的范本。

1951年,小学毕业后王征考入温岭中学,但仅上一个学期后,以挑水谋生的家庭再渴望求学。一边参加当时乡贤陈师曾的精益读书社,一边参加镇上的劳动,数月汗水换回的60斤大米,给了他重新插班人读的机会。

王伯敏老师题字

朱砂画佛之一 124x73cm

朱砂画佛之二 124x73cm

三位恩师

当时,在温岭中学任美术教师的是陈曼声先生,陈先生是解放前夕上海美专毕业生,和王伯敏、夏子颐是同窗好友,先生非但擅长书画,且精通诗词,是当地的风雅之士。寒门少年王征表现出的艺术才华与执著,深得恩师陈曼声先生的喜欢。王征也由从窗户小洞窥探先生作画的学生,逐渐成了先生家的常客,不仅绘画水平得到了提高,审美修养也深受先生感染。毕业前夕,王征作为优秀学生代表出席台州地区学生代表大会,响应支援农村建设的号召,准备慷慨激昂地奔赴农村的时候,先生却不动声色地为他做着报考美院附中的准备。初中毕业之际陈曼声先生特约王征等三个得意的学生拍了张大照片纪念,并亲笔推荐写信委托王伯敏先生多加关照。1954年,父亲挑着行李为他步行送到45里外的黄岩,搭乘上到杭州的汽车,16岁的王征怀揣着家中的全部积蓄43元和陈曼声老师画的详细路线图,开始了他的学艺之路。

朱砂画佛之三 124x73cm

朱砂画佛之四 124x73cm

按照陈曼声老师绘的路线图,王征在栖霞岭的寓所见到王伯敏先生。王伯敏对这位从偏远山村里的穷学生,甚是钟爱。考试结束,王征发现剩余的23元不翼而飞,连回家的路费都没了!先生知道后安慰他,“不要紧不要紧,考上的话就住在这儿用不着回去了,假如考不上,路费我再帮你想办法,放心就是。”先生当时也只有30岁,是年轻的助教,一家三代五口住五六十平方米,倒腾出一个空位子,为王征安排下来。王征顺利考上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附中,先生高兴得像自家孩子考上一样。从考试结束到附中开学的这段时光,王征一直借宿在先生家,住在隔壁的钱景长先生一直以为是王先生家亲戚的孩子。“我与先生非亲非故,先生为我奔波、为我操心、为我喜为我忧,先生的善举,使我看到人世的善良,人间的亲和。”每每谈及此事,王征总充满了对恩师无限的感激。

观音宝相 34x34cm

半个世纪前的温岭同杭州相比差别很大,一个乡下光着脚板的穷苦孩子,能有这个机会,自是无比珍惜。当时附中的同学华松津、钱贵荪、沈铣他们的成绩很突出,而刚人学时王征的成绩平平。对艺术的热爱加上贫穷的原动力,王征一头扑到学习上。二年级时,美院附中的学生习作展在上海展出,刘海粟先生亲临现场并撰文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王征与其他5位同学获得刘海粟的嘉奖;同年,课堂素描习作《小提琴》同潘天寿、周昌谷、方增先的作品一同刊登在招生简章上,被评为优等生;1961年,以素描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

多年之后,当年附中校长夏子颐先生在谈到王征时说“王志寿这个学生,家里最穷,在校学习最用功”。

吉祥富贵和谐美满 94x48cm

“小人书”成就艺术人生

王征常戏说自己是一位从“小人书”中走出来的画家。“小人书”伴随着画家的艺术人生。画家少年时在《七侠五义》《铁道游击队》《鸡毛信》等早期连环画艺术形象中熏陶中长大,连环画既是主要的精神寄托,又是学艺路上的最好老师,直到美院期间学习,连环画仍是他最好的教科书,即便到后来从事美术教育,连环画也是他教学的主要手段。

欢歌和平 94x48cm

很多艺术家视连环画为不足以登“大雅之堂”,但王征对连环画情有独钟。自美院毕业后到人民美术出版社、济南军区政治部美术组任职的10余年时间里,画家创作了大量的连环画作品,代表作品有《八一风暴》《孙中山》、《雾都十三夜》《窃国大盗》《王牌军的覆灭》、《虎穴逃生》《蔷薇花爆炸案》等。王征的连环画打破了单线勾勒或黑白素描等传统格式,在画法、构图、处理时空关系、塑造形象、刻画心理等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并有新的突破。他创作了一批歌颂英雄模范,描绘火热生活,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优秀连环画,不仅在内容上反映了人民在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各个侧面,同时也生动地传达了时代的心声,深受广大青少年和民众的欢迎,特别是对青少年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具有社会教育意义。

画家王征将自己的艺术与人民大众艺术享受有机地结合,在教化民众的同时也奠定了自己厚实的艺术基础。

传统对话时尚之二十二 47x35cm

传统对话时尚之二十四 47x35cm

壁画奏响艺术华章

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多种文化娱乐形式的冲击,连环画一度陷人“出版低谷”状态。1986年,王征调回杭州任浙江省工艺美术学校任职后,开始将自己的艺术形式从连环画逐渐转向“大构”的、“成教化、助人伦”的壁画创作。

传统对话时尚之二十八 47x35cm

传统对话时尚之十四 47x35cm

1988年,王征应邀到山西永乐宫复制壁画,永乐宫壁画集历代壁画大成,直接继承了唐代宗教壁画风格,沿袭了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唐代正统派的绘画传统。在3个月的时间里,王征白天为永乐宫复制壁画,晚上潜心研习,面对瑰丽的永乐宫壁画兴奋得忘却了疲惫,当时已50余岁的王征,每天只休息五六个小时,3个多月的复制工作,王征为永乐官留下大量的复制品,至今仍留在永乐宫墙壁上供游客欣赏。3个多月的潜心研习,使王征掌握了传统艺术的精髓,同时也使王征的艺术由“小人书”转向气势雄伟的大构图。归来后,王征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壁画的创作中,奏响了他艺术创作上的华章。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王征创作了数十件巨构:

1990年,创作100开《红楼梦》手稿长卷,制作成1.8米高80米长的玉石连屏;

1992年,创作《三国演义》100开图稿,制作成80米玉石屏风;

1997年,为普陀山创作2米高、60米长的《南海观音大殿壁画》;

1998年,为昆明世博会绘制1.8米高、60米长的《世外桃源》;

1999年,创作1.8米高、60米长的《长恨歌》画稿;

2000年,创作1.8米高、60米长的《丝绸之路》画稿;

2005年,创作4.5米高、70米长的《朝圣图》;

......

春 34x34cm

虎年虎子 34x34cm

这些作品人物造型开张、比例严谨、用笔细致、姿态生动、衣纹畅快、气势雄伟,线条流畅,赋色重彩华丽,场面雄伟壮观、富丽堂皇。无论从数米长的衣带到五官的勾勒,还是设色赋彩,王征都以笔写出,远观为极工之作,近看实为磅礴的写意。从中可看出画家在追续吴道子艺术风貌与大唐壁画的风格。王征的壁画拓展深化至心灵教化、精神成长的层面,而且使人与壁画的和谐关系转向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让人感到人与人之间亲密,人与物之间和谐。

从普陀山圣地、蓬莱仙岛等国内各大寺院到重要的公共场所,都能看到王征的作品。近年,王征在业内常被称作“当代吴道子”。

涛声 34x34cm

路遥遥 34x34cm

其中,创作《世外桃源》时,王征到西双版纳深人生活3个月,画速写3000余幅,又数易其稿,耗时整整一年才绘制完成。2005年,为山东大明神殿绘制4.5米高40米长的一百多真人大小《朝圣图》,由于大殿开光日期紧迫,在5个月的时间内须完成作品,已67岁的王征每天只休息5个小时,连吃饭都是在画作边的小凳上,长时间的劳作导致拇指关节劳损过度。

和合 34x34cm

和谐美满 27x23cm

在当前的商业大潮冲击下、很多画家热衷于小情调的写意画,经济效益来的快,生活得又悠然自在。壁画为一些画家所不屑,这是既费精力又耗体力的事。在当代社会也只有王征这样从贫穷山岙里走出来的艺术家才能担当得起,甘于寂寞,将所有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在巨幅的艺术创作中,潜移默化地净化人们的思想境界,提升国民精神素质,建立美好的道德情操。或许正如同窗好友杨德康所说,“贫穷是王征最大的财富”,是贫穷使他一步个脚印从大山里走向世界。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