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没有空调和wifi的夏天里,古人都在做什么

2020-07-02

之前网上有句流行语:“我的命都是空调给的。”意指现代人度夏已无法离开空调,在房间中吹着冷气上网看电影打游戏成了年轻人普遍的夏日生活方式。但是在没有空调和WIFI的年代里,古人会以什么方式度过酷暑呢?

“玉碗冰寒滴露华”

晏殊在他的一首同名词中写过:“玉碗冰寒滴露华。”可见古人会在屋内置冰降温。由于那时没有冰箱,有钱人家或官府便在冬天凿冰,储藏进地窖内,到了夏天取出使用。电视剧《延禧攻略》中,魏璎珞就曾为富察皇后做过一个水果冰鉴。对了,分享一个小知识,冰鉴的鉴字读hàn。

图为《延禧攻略》中的冰鉴

古人的藏冰历史比我们想得要更加久远,周朝时就有凌人一职,专门负责藏冰事务。到了唐代末年,我们的祖先发现,将硝石溶于水中可以让水降温至结冰,从此掌握了制冰方法,冰块也从贵族专利走向平民化。到宋朝时,普通百姓也能在市井街巷里买到冰饮喝。

“梅子留酸软齿牙”

无论春夏秋冬,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饮食。不同于每天都能吃到反季食物的我们,古人的饮食与自然节气密切相关。

“梅子留酸软齿牙”,作为应季水果的梅子自然成了古人的夏日美食之一。除此以外,酸梅汤在清朝时期也颇受百姓青睐,崇彝所著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提到:“北京夏季凉饮,以酸梅汤为佳品。”酸梅汤生津去暑,在当时广受大众欢迎。

由宗懔撰写的《荆楚岁时记》中有云:“伏日进汤饼,名为消恶。”南北朝时期,古人会在三伏天里吃一些热汤热面,听起来并不能降温解暑,但据说这么吃就是为了出身汗带走热量。北方至今仍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流传,不得不说,小编还是觉得夏季吃冰饮更清爽。不知道大家三伏天有没有吃面食的习惯,欢迎留言分享给大家哦。

“散发乘夕凉”

最简单的消暑办法自然是乘凉啦,不少80后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童年记忆:夏日傍晚,周围四邻搬出竹凳在户外纳凉,老人家摇着扇子聊起尘封往事,孩子们在旁边嬉戏打闹。如今这一场景已不多见了,大家吃完晚饭就在空调间里上网看电视了,“管他门外有斜阳”。

在古代,纳凉自然是稀松平常之事,也更有意趣。比如孟浩然所写的“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完全是一派田园风光的景象。李白的“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撒松风”,更有洒脱狂狷的豪侠气质在。

“自适固其常”

如今城市中生活的年轻人,一旦碰上既无空调又无网络的日子,恐怕分分钟就要心理崩溃。但在古代,别说空调,有时可能连凉风都不来。在那样酷热难耐的日子里,仍有人能定心定神,从煎熬中找到生活的禅机。

杜甫在《夏夜叹》中写道:“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虽然当时的他被暑热折磨,但也领悟到事情没有大小之分,只要我们学会适应,就能以平常心对待不同的事。同时他又想到戍守边疆的战士们,恐怕会比普通人忍受更多的酷热,连洗澡都是难事。杜甫能在自己受苦时想到其他人的苦,且以平常之心对待苦闷之事,这种精神确实难能可贵。

古代人度夏的方式还有很多,这里就不赘述了。虽然现代生活比过去更加便利舒适,但也让我们失去了一点对自然世界的敏感和热情,古人虽受炎夏之苦,却能从中找到许多生活乐趣,那种“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的细腻之心已不多见了。也许,在享受现代科技的同时,如果能多感受一下物候变化,学会欣赏自然万物,能让我们的生活绽放出新的光彩。就像那句歌词所写得一样“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转自腾讯网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