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古人坚信天圆地方,原来是河图、洛书昭示了盖天之说!

2020-06-23

作者:武汉赵向阳(原创)

管仲(约前723年-前645年)

河图、洛书究竟为何物?历来看法不一:

管仲说是祥瑞。

管仲,齐国宰相。春秋时期,齐恒公九合诸侯,图谋霸业,对周天子不肯臣服,管仲劝道:“昔人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者,虽曰受命,无乃失诸乎!”

郑玄说是帝王受命之符。

郑玄(127—200年),字康成,山东高密西南人,东汉末年经学、易学大师。

俞琰说是宝器。

俞琰(1258?—1314年),字玉吾,自号金阳子。江苏苏州人,宋元之际易学家、道教学者,著《周易集说》等,另有《林屋山人集》。

薛季宣说是上古地图。

薛季宣(1134—1173年),南宋学者,字士龙,号艮斋,温州永嘉人,历官武昌令、大理寺主簿、大理寺正,出知湖州,改常州,未上任而卒。主张河图、洛书为古代地图。见《浪语集·河图洛书辨》。

毛奇龄说是典籍。

毛奇龄(1623—1716年

毛奇龄,字大可,号秋晴,世称西河先生。易著有《仲氏易》、《推易始末》等,另有《西河全集》。

还有人说是符录、纖纬……

现代人亦是各依其理,各持一说,更有人干脆以今解古,猜测为雨水、罗盘、气象图等等。

学术界主流看法,认为河图、洛书是星图,这是比较合乎上古实际的。

《晋书·天文志》说:“然则三皇迈德,七曜顺轨,日月无薄蚀之变,星辰靡错乱之妖,黄帝创受河图,故其星传,尚有存焉。”

宋代朱震说:“国朝龙兴,异人间出,濮上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许坚,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

后来朱熹命弟子蔡季通入蜀,从隐者手中购得河图、洛书及太极图,列入《周易本义》卷首,以后成为历代易学者必研之图。(《汉上易传进书表》)

明代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一个自号“挹玄道人”的乡绅,在为一尊古佛装金时,竟然从佛肚里发现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奇书—《开元占经》。

作者瞿昙悉达,祖居印度,祖孙四代都为唐代天文官员。

书中引用古代占星术著作达70余种,绝大部分都已失传,记录283星官(组星),1465星,可见中国古代天文学知识非常发达。

正如顾炎武所说: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

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

月离于毕,戌卒之作也;

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茫然不知者也。

七月流火,见《诗经·豳风·七月》说,七月有大火之星西流,九月则将授以冬衣,否则天寒难耐。

三星在户,见《诗·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指参星,嫁娶者以为候。

月离于毕,指月亮附丽于毕宿,降雨之兆,毕为主雨之星。

龙尾伏辰,龙尾指箕宿,春末辰见。《左传·僖公五年》:“童谣云,丙之辰,龙尾伏辰。”

顾炎武(1613—1682年)

有了大量仰观俯察的结果,这才形成中国古代独特的宇宙观—盖天说。

古人一直以为天圆地方,《周髀算经》说:“天象盖笠,地法覆盘。”

直到汉武帝之后,才发展为“天包地外,地居于中”的浑天派理论。

奇怪的是古人盖天之说,一直缺乏完整的理论支持,仅仅是一鳞半爪的残篇断简,或是散落各卷中的片言只语。

其实只要细心考察,亦有线索可寻,古人认为河图、洛书浑然一体,一圆一方不可分离。所以洛阳的古代河图、洛书碑,刻在一个球形巨石上。

清代万弹峰《易拇》说:“盖河图外方而内圆,一三七九为一方,其数二十也;二四六八为一方,其数亦二十也;中十五,共五十五数。

中十点作圆布,包五数在内,此外圆内方,而五数方布在中央,中一圈即太极图形,外四圈分布四方,为方形。”

洛阳市巨石上的河图、洛书

其实我们只要跳出文字的二维障碍,虚拟为立体图形就可一目了然,活脱脱显示出一个“盖天说模型”!

河图、洛书就是上古的盖天说理论!也是盖天说时期最辉煌的理论成果。但这里不展开论述,仅提出论点,以启发读者思路。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