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清代宫廷画风,张若霭、张若澄兄弟合绘《秋山抚琴》
清代早期,官场上有一个张氏家族,历经康雍乾三朝,受尽恩宠。张氏家族崛起后的一代大官叫张英,官至大学士。张英的儿子叫张廷玉,也成为了大学士。张氏家族的第三代有两位佼佼者,分别是张若霭和张若澄。张若霭参加科举考试,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张若澄进士及第后,进入南书房,成为乾隆皇帝的近臣。张若霭36岁死于西巡途中,乾隆怜惜英才早逝,此后对张若澄更看重。后来张若澄也成为了大学士,一家三代出了三位大学士,这样的望族,只是张氏一家。乾隆皇帝是个艺术品发烧友,他格外看重能够进行诗文书画创作的臣子,正好张若霭、张若澄二人都是此中高手。
张若霭 张若澄 秋山抚琴
这幅《秋山抚琴》是张氏兄弟合作的山水画,整幅作品带有浓郁的宫廷绘画风格,看上去华美异常,明艳无比。“秋山红树”是传统山水画中的一个重要题材,所用技法无外乎彩墨和没骨两种形式,张氏兄弟采用了彩墨工笔的形式进行创作。这幅画看一眼就觉得,天宫仙境不过如此,画中之人还能悠然抚琴,简直是所有人的梦想。创作这样一幅细腻饱满的作品,难度在于如何构图。张氏兄弟首选确立了俯仰结合的视角,然后再逐一添加细节。为了强调高山仰止的感觉,张氏兄弟在画中融入了两种情怀,秀雅别致与大气巍峨结合在一起,就有了既向往又不敢亵玩的感觉。
张若霭 张若澄 秋山抚琴 局部
好的山水画都强调融入感,但是张氏兄弟画的这幅山水一看就不是平民百姓很够欣赏到的美景。他们在创作中相当于强调了一种“距离感”,究其原因还是他们的作品别有深意。清代宫廷画家画这样的仙境山水,往往是为了歌功颂德,表达对太平盛世的赞美。这个时候,作品不需要有亲和力,最好是“端着架子”,让人看了有点敬而远之的感觉。像这样繁复华丽的作品,往往是皇帝留下的“命题作业”,画起来不能过于随意洒脱。所以整幅作品美则美矣,但看上去没有灵魂,就是一幅装饰效果极好的装饰画。
张若霭 张若澄 秋山抚琴
张氏兄弟在创作中也想了很多办法,极力避免出现空洞乏味的气息。无论是色彩上的对比,还是细节的搭配,都在尽力让画面多一点生趣。比如云岚雾霭之中透出宫殿一角,主峰之上有瀑布飞泻而下,远山含黛在云海中若隐若现,这些传统的细节元素,都是为了让作品看上去有浓郁的生机,至于画中的文人抚琴更是点睛之笔。不过就是抚琴这个细节,让人看出来张氏兄弟在创作中的小心谨慎。听琴的人身穿红袍,抚琴的人身穿青色袍子。在古代,通过衣服颜色能够看出人的身份地位,一般能够穿红袍的人身份高贵,穿青袍的地位略低。有的时候,艺术创作如果要照顾到这个层面,也就几乎不可能出精品了。
张若霭 张若澄 秋山抚琴
通过张氏兄弟合绘的山水,很容易联想到现代画家的一些主题性作品,这些作品往往看上去有种处处掣肘的感觉。其实对于画家而言,不要给他们太多的约束,才能让他们尽情施展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