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莫高窟第220窟:君临万邦

2020-06-17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原本只是初唐修建的洞窟,宋代又予重绘。直到1943年,当时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将其表层宋代壁画剥去,露出了底层初唐壁画,才揭开了这座洞窟的“庐山真面目”。

剥出的壁画中保存有两处唐代“贞观十六年”(公元642)的墨书题记,这是莫高窟发现的最早的唐代纪年题记。这一题记,为我们准确和全面研究唐代早期艺术提供了可靠的资料。除此之外,洞窟内剥出的初唐壁画保存的也非常完好,图像画面清晰、色彩艳丽、绘制精美、内容丰富,实为唐代壁画中的精品,也代表出了这一时期的艺术水准。

最为难得的是,洞窟东壁门北维摩诘经变中文殊来问的画面下部,绘制有一幅器宇轩昂、大气磅礴的中原帝王听法图。这幅帝王像与传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制的《历代帝王图》在形式上极为相似。但这幅画面中人物之多,场面之大,情节之丰富,都远超《历代帝王图》。而且传为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的绘制时间晚于第220窟30多年,所以这幅帝王听法图为我们认识《历代帝王图》及帝王图这一图像系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了研究中国唐代人物画的代表性作品。

《历代帝王图》 阎立本 初唐

中国古代绘画帝王像的历史极为久远,《孔子家语·观周篇》中就记载:“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与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这是说,孔子曾经在周朝的明堂上见过悬挂在四面墙壁上的尧、舜与桀纣及周公和武成王的画像。这些画像起着“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更是起着维护国家统治的作用。图绘帝王的传统,在历代文献资料中都有记载,但保存下来的实物资料却极为罕见。

莫高窟第220窟中的帝王像源于《维摩诘经》“方便品”中的:“以其疾故,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及诸王子,并余官属,无数千人皆往问疾”经文而成。经文所谓国王,应该是指古印度国的某一国国王,但古代画工们却将佛经中的“国王”表现为了一位身穿冕旒的中原帝王。应该说,这是佛教深度中国化的形象表现。

“文殊来问” 第220窟东壁北侧 初唐

莫高窟第220窟帝王像有着比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帝王像更复杂的人物衣冠。其头戴六旒絺冕,玄衣纁裳,白布中单,笏头赤舄,腰系红绿菱格纹为饰的大带或革带,上衣暗饰“山”纹章,肩膀两侧饰“日、月”二纹章,袖口绘饰“粉米、黻”二章,上衣下摆或褾画昇龙之像。这些复杂的衣饰名称再一次表明,这幅帝王像所着冕服是依据唐代贞观时期真实帝王所穿着的冕服样式所描绘而成的,这也是敦煌壁画所具有的以图证史和“历史价值”的重要佐证。

这一非同寻常的帝王像,被画工描绘得不仅器宇轩昂、雍容大度,而且在众大臣和侍从的簇拥下,昂首阔步。这一显得不可一世的帝王形象通过画工精致的构图,娴熟的线条,简淡的赋色,充分的体现出了中国绘画“气韵生动”“以形写神”的最高境界。

“文殊来问”之帝王听法图 第220窟东壁北侧 初唐

总之,无论这一帝王像的绘制技法方面,还是其所透露出来的绘画思想方面,都表明这幅帝王像是一幅难得的初唐人物画杰作,是敦煌,也是中国绘画中的代表精品!

-END-

声明:本文来源:莫高窟参观预约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