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6000多年的《易经》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为何争论不休?
在中国古代有一部可谓参透天理,能够“预测未来”的书籍,就是《易经》,并且吸引着无数后世付出毕生精力为之研究,但是也存在着两段争论,一方认为《易经》只不过是古时候的封建迷信所产物,另一方认为《易经》则是拥有超前科学的智慧。
时间不断变迁,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下,我们认知世界,发现世界,学会利用批判思维来看待这个世界存在的一草一木,同样对于古代所保留的智慧和书籍亦是如此。
而在我国古代所保留下来的智慧极具争议的则是《易经》了。
对于一些坚信《易经》智慧的人来说,《易经》就是绝对的智慧,一般人根本无法能够参透,而现代科技也是无法能够完全探索明白的,这代表着超前的智慧科学,因为《易经》八卦一类的文化,按照古人记载所说这里面包含宇宙万物,世界阴阳之所在,为群经之首,拥有“宇宙代数学”和“科学皇冠上的明珠”之美誉。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曾经说过:“《易经》是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之智慧;我怀疑《易经》文化是上一个冰河期留下来的,因为它的科学、哲学道理太高明了”。
但是对于认为《易经》为封建迷信的人也有充足的证据来反驳。
在一些西方科学家眼中认为《易经》是封建迷信的原因则是:西方科学诞生于逻辑和实验方法的基础上,而他们认为《易经》并不是从逻辑出发,而是主观想象而已。
杨振宁曾经批判《易经》时曾说:中国古代是重视实际,忽视理论,没有演变为推演式思维,被所谓的“天人合一”思想所禁锢,用人世间的理来格物世间的理,当然是停滞不前的。
各有各的争论,每一方都有理由,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易经》呢?
有的人认为《易经》既不是科学也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是一种接近哲学的世界观,简单的说《易经》是一部哲学著作,一种哲学思维的世界观理论。
相对于科学而言,哲学是从整体部分出发认知世界,而科学则是从某些部分认知世界从而达到全部,也许《易经》就是一种思维,一种整体世界观的思维。
而现如今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绝大部分是用科学最为直观的方法来探索,而哲学是在整体的思维下进行观测,对于现代来说,我们在利用科学工具的时候,需要注入哲学思维来纵观全局。
从哲学角度来说,《易经》是我们永远追求的思维,也许等到未来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对于《易经》的认知还会有一个新的看法,这个只需要时间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