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艺术沾边·589》美利坚哥特式
静笃君按:艺术家们的前卫宣言挑战着旧时代,呼唤着巨变的到来。
对于西方艺术史来说,二十世纪是充满了开创与革命的新世纪。在二十世纪最初的二十年里,欧洲艺术家们不复守旧,各种艺术潮流接二连三登上历史舞台。与此同时,新大陆上的艺术家们也不甘落后,他们巧妙地展示着自己大胆的个性。到了三十年代,作为对当时在旧大陆上愈发趋于抽象主义的现代艺术的回应,在新大陆上出现了美利坚地方主义:画家们用细腻的笔法惟妙惟肖地刻画当时当地的美国人和他们的生活,因此这一画风也属于美利坚现实主义。最著名的美利坚地方主义画家是格兰特·伍德(Grant Wood,1891-1942),他的代表作《美利坚哥特式》(1930)已经成为美国文化象征之一。
▲ 油画《美利坚哥特式》(1930)
美国地方主义画家格兰特·伍德 作
现藏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美利坚哥特式》的画面主角不容小觑:男主气质诡异,他脸色严肃却不失温和,虽然戴着眼镜,却手持一把大耙子;女主更让人难以形容,她身着典型的十九世纪传统女装,挽着金色头发,蹙眉抿嘴,灰蓝色的眼眸掠过观者视线,她有点“臭”脸,却也有人将其表情解释为“沮丧”。的确,这二位的表情说严肃也好,无聊也好,古板也好,可能都不如说有点“丧”来的准确。
艺术史家历来倾向于这样解释他俩表情可能隐藏的内涵:这两位生活在美国中西部的农人,站在一幢带有尖拱窗的白色木屋前面。他们可能是夫妇,也可能是父女,不论是何种关系,他们应该过着一种无聊的乡村生活,他们的表情说明这是两位思想有点狭隘的人。这两个古怪而真实的人的形象简直填满了画框,几乎完全遮蔽了背景里的木屋。
▲ 油画《估》(1932)
美国地方主义画家格兰特·伍德 作
现藏于迪比克艺术博物馆
有人认为,格兰特·伍德这样描绘美国中西部的“乡下人”明显是在讽刺,但画家本人对此表示明确否认。格兰特·伍德终其一生都生活在美国中西部的艾奥瓦州,也为那里的主顾作画,他曾说,我不可能画画讽刺自己的主顾。格兰特·伍德认为自己只是在用画笔“真实地”描绘当地人,在画家看来,这甚至还是一种地方主义的“骄傲”。因此格兰特·伍德也成为“美利坚地方主义”或者说“美利坚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
▲ 油画《村里的春天》(1941)
美国地方主义画家格兰特·伍德 作
现藏于特雷霍特斯沃普艺术博物馆
如此看来,观者从这幅画中所体察到的那种嘲讽意味,也许只是画家的某种“自嘲”。正是作品中的这一丝“自嘲”意味,或者说是一丝“自我批评”,还有那作者自认为的一丝“骄傲”之感,才使这幅画直到今天依旧深受喜爱,甚至成为了美利坚文化的象征之一。那么,这幅画究竟为何被命名为“美利坚哥特式”呢?请见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