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神秘的藏传佛教·佛像的基本特征解析

2020-06-02

工艺性比较强,艺术性比较弱,时代特征不甚明显藏传佛教的匠师们,造像必须严格按照《造像量度经》的规格制作佛像。按照固定的程度重复的制作,难免是千佛一面,工匠的创作灵感只有体现在佛像的工艺与技巧上。

所以造像在形式上变化的比较慢,一种样式它也可能延续几个世纪,但工艺性比较强,艺术性比较弱,所以在辨别佛像的年代时,看不到明显的时代特征。

2、无字像多,有字像少见。藏传佛教佛像,几乎没有纪年与题款,即使有也大多为六字真言、咒语,更罕有藏文纪年。在元、明、清时期,内地塑造的佛像中,偶尔可见汉文题款。

现存于世的佛像大多数都是在50百米以下的造像,较为珍贵的早期佛像大多数只有十几厘米甚至几厘米,其原因是小型佛像便于保存和携带。

3、汉地佛像断代的依据是时代特征,藏传佛像断代依据是区域风格。国外的工匠们长期在西藏造佛像,同时把技术传授给藏族工匠。西藏不同地区的佛像,都吸收了外来的各种艺术的风格,佛像的风格非常的复杂纷繁,面目多样化。

扩展资料:

汉地造像与藏地造像对比。

除西藏地区外,北京也是藏传佛像的制作中心,京工造像多带有汉藏结合的元素。早在元代,宫廷就邀请尼泊尔工匠来汉地制作佛像,明洪武时期有短暂的中断,永宣大为盛行,直至清代。

乾隆执政时期为清朝盛世,乾隆帝利用佛教怀柔蒙藏等边疆民族的政治和宗教上层人物,加之本人也崇信藏传佛教,因此广建佛寺,精工制作了大量佛像。

应该说,汉地造像和藏地造像是两种不同艺术的美。宫廷造像法度更严谨,而藏地造像艺术感染力更强,更有个性。借用体操的术语来讲,宫廷造像是规定动作,如何造像那是有一定法度的,只不过看谁做得更精细;

而藏地造像是自选动作,带着工匠自己对佛的理解,更自由,因而也更有创造性、艺术性,每一个佛像都让你有新鲜感。

从具体的风格上来说,藏地造像鎏金的很少,会比较喜欢用一些代表藏地民族风格的饰品,比如松石、珊瑚来装饰佛像;而汉地造像不太喜欢镶嵌,喜欢鎏金,特别是宫廷造像,金水非常饱满,金碧辉煌的富贵感很强。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